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知道立冬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吗?
立冬,习俗,冬季你知道立冬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八字水、木为忌神的人。
水旺的冬季无疑对八字五行水、木为忌神的朋友,是非常不利的,忌神当令的时间段,容易事事不顺,情绪、运气以及思维状态等等都会处于低谷,因而觉得处处受制,此时要倍加小心,时刻提醒自己,远离是非,即使遇到问题,先沉静下来想办法,不要发脾气闹矛盾,这样只会使事态更加恶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时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古时民间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一般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南北方温差拉大。按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古代,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得更加详尽: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北郊。还,乃赏死事,存孤寡。是月,命太祝,祷祀神位,占龟策,审卦兆,以察吉凶。于是天子始裘,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行积聚,修城郭,警门闾,修楗闭,慎管龠,固封玺,修边境,完要塞,绝蹊径,饰丧纪,审棺椁衣衾之薄厚,营丘垄之小大高痹,使贵贱卑尊各有等级。是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案度程,坚致为上。工事苦慢,作为淫巧,必行其罪。是月也,大饮蒸,天子祈来年于天宗,大祷祭于公社,毕,飨先祖。劳农夫,以休息之。命将率讲武,肄射御,角力劲。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侵牟。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发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十月官司马,其树檀。
古人在这个季节多用占卜的方法来看整个冬天的冷暖。古人认为,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一个冬天都会寒冷;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反而一个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
立冬的民间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在现代,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补冬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冻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冬泳
在我国多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三月,天地之间的物相与质象处于闭合敛藏状态,水因寒而结冰,地因冻而干裂,缺乏温煦的阳炁(气)相助,养生修身者就得注意早卧晚起,与太阳的升起相应,同步吸收暖阳之气为佳。年高的人骨肉脆薄,抵御能力明显下降,易于被寒风冷气所袭,多生外疾,不可以早出,主动去冒犯冻霜的威力,使寒气透过皮肉到达骨内。
身识的保养要避寒就温,防止体温通过皮肤而丧失,如果不注意保温,先天之本的肾就会耗伤能量,到了春天就可能病变为痿厥。老年人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如果伤及肾根,那就不容易再治愈了。
冬令时节体内的阳炁(气)处于内敛状态,体内有疾病时,古代多采用八法中的“吐法”,也就是呕吐法进行医治,而避免用发汗的方法来进行医治。当心膈多热之症为病时,禁忌用发汗的办法医治,这是因为要防止发汗而散失体内的阳炁(气)。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银杏果等。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多“点”笑
喜、怒、思、忧、恐五志之中,忧伤情绪容易伤肺。因此,冬天养生应将我们的心志、肺和呼吸系统与秋的收敛之气相应,以笑养肺。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是有好处的。
经常笑一笑能使胸部扩张,肺活量增大。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及脏腑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过分失常的笑,对心肺都有害,也会伤人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