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岁的孩子经常会发脾气,一不顺她意就闹,该怎么教育?
孩子,宝宝,自己的一岁的孩子经常会发脾气,一不顺她意就闹,该怎么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孩子发脾气时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建立情感联结
家长应该用感同身受的态度,例如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我觉得怎么做会好一些等,让孩子感觉你能机会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次理智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一起想出解决方法。
最后和孩子一起体验不发脾气就可以解决问题并带来的快乐。
在教育的长跑中咱们做家长的切记不可急躁,俗话说身教大于言传,我们一定要做好榜样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碰到这种时候,讲道理是没得用的。最好用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想想一岁半时的你,说不定还窝在妈妈怀里吸奶,一不用上那无聊的早教,二不用搞这本开发智力,每天干的除了吃就是睡,再剩下的时间就是玩,玩也是瞎玩,父母哪有时间管你玩什么,什么书上写的“高质量陪伴”,能不把你磕着碰着就算完事儿。所以你那个时候会无故哭闹吗?自然没有哭闹的理由。现在之所以“一言不合就撒泼”,找原因其实还在父母身上,在周围大环境身上。我们都跟着大环境走到现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步,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比如不许看电视,不许吃糖果,不许乱扔玩具,这当然都是对孩子好的教育,帮他从小建立好习惯,培养秩序。但哄好了他乐意,哄不好可不就哭闹,在这个年龄段也就只知道哭闹来表达不满。一哭,大人也跟着急,往往就不好收场。但也想探讨下楼主说的该怎么“教育”这个话题,一岁半的孩子需要怎么教育呢?其实我比较认同的一点是,孩子的问题一定不只是孩子的,要从大人身上找原因: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不需要“教育”孩子就会自然听从,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纠正孩子的一些行为偏差说教基本上是没什么用的,我们会看书上说“不要当人群面说,回家了说”“不要事上说,等事过了再说”等等,但实际操作中这些却并不一定用得上,父母都在气头上,哪还顾得了孩子的情绪。所以任何时候其实处理孩子情绪问题都是考验父母情绪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考虑该“怎么教育”,把焦虑放下来,耐心听他哭闹完,慢慢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改变他,甚至年龄段造成的问题也不需急于纠正,很多时候顺其自然也不失为好办法。我们都不是合格的父母,当家长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学习,培养孩子更多时候是在改造自己。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用心爱他,让孩子感到我们的爱,他会用百倍的爱和行为来回报我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岁半到两岁有个心理叛逆期,在这个期间会表现出自己的主张。不愿听从大人的管教。如果是很无理群闹的那种,完全没有缘故的那种,那是他缺乏安全感,需要大人的关注,所以才表现出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先讲道理,再不去理他,家人的立场要坚定。这样可能会好点。试试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岁半的小朋友已经有了自己的意志,而这个年龄的小朋友还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能顺利地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大人,就只能用哭来表达。
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大脑控制情绪的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情绪一旦起来很难靠自己来控制住,就会哭个没完。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呵斥孩子只会火上浇油,如果想等孩子自己哭完那就太久了。
怎么做比较好呢?结合育儿书和自己的经验,建议可以做以下尝试:
首先要做的是安抚孩子的情绪,抱抱孩子或者轻轻拍拍孩子的后背,告诉孩子妈妈在。
然后尝试用语言来确认孩子的感受,你是想做这个吗?你是不想干这个吗?你是不开心吗?等等。语言的引入能够帮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如果孩子开始尝试思考家长的问题,尝试表达自己了,一般就会停止哭泣了(因为大脑的激活部位不同,理性开始工作了情绪就会减弱)。
如果孩子的诉求可以满足就直接满足,不能满足就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岁半的小朋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忽悠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孩子的正常发育表现,一岁的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了,开始出站叛逆期了,如果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他会发泄出来,这很正常,宝妈不要过于干涉。
如果他闹得很凶,你可以转移他注意力,引导他忘记不开心。
上一篇:山东批发衣服哪里又好又便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