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先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会模糊不清?跟秦始皇焚书是不是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焚书坑儒,先秦先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会模糊不清?跟秦始皇焚书是不是有很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再读读本朝伟人这首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项籍一把火烧了咸阳,是罪魁祸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和大臣讨论三皇五帝时代的旧制,李斯说,现在好多读书人不想着怎么活在当下,一直效仿古人,但是古人认为的生活都是不能实现的,当代学子还一直沉浸其中,不思进取,秦始皇和大臣商量后决定,只保留秦朝写的史书,其他的全部烧掉,诸子百家的书全部上交,平民之能留下医药、种植、占卜的书,学习法制可以去当地官员那里学习,所以秦始皇没有焚毁太多的书,朝廷的图书馆都有备份。
《史记》中说"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可见是项羽烧了咸阳宫,把国家图书馆也一并烧了,所以造秦朝的历史太模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秦记载模糊,但泰陵是—个地下宝库,内存十分丰富,对先秦历史定有详实的记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先秦历史太过久远,在印刷术正式兴起之前,书籍的传承是由人工抄录的。而在没有纸张之前,书籍的抄录和保存都是复杂而又困难的事情,他们被抄录在竹简上、精美的丝绸上,和一部分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皮质上。而另一部分用于记录历史的文字,则被铭刻在了金属的器皿上。
在这个过程中被铭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随着金属器皿的保存,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如今我们能够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先秦时期的文字,基本上都是铭刻在金属或者是龟甲上的。这部分历史往往与祭祀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往往会成为如今的人,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依据。但是金属和龟甲可以保存成千上万年,丝绸、羊皮、竹简却不能保存那么久。除了少部分被留存在密封的、不曾被人为破坏的墓室中的帛书之外,绝大多数这样的典籍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掉了。
2.秦始皇三十四年,有一个叫淳于越的齐人博士在廷议上反对郡县制,他主张学习以前的夏商周实行分封,李斯反对淳于越的说法,秦始皇并没有采纳淳于越的建议。而这件事引起了代表法家思想的丞相李斯的重视,他认为任由各家思想在民间发展而不加以制约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因此李斯建议秦始皇焚烧民间百姓私藏的诗,书。但是焚书并不是要烧尽天下所有的书籍,实际上是保留官府藏书而只毁民间私藏的,而坑儒并非坑杀儒生,秦始皇渴望长生,却被方士所骗,暴怒之下下令抓捕了当时在咸阳城的术士四百六十人,将他们全部处死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儒生被坑杀,而且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就相当于秦始皇杀了四百六十个欺骗他财产和感情的诈骗犯罢了。
因此,前秦历史记载模糊并非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
上一篇:总看到那些老师说头条回答必须五百字以上,简明扼要回答不好吗?非得东扯西拉凑字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