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先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会模糊不清?跟秦始皇焚书是不是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焚书坑儒,先秦先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会模糊不清?跟秦始皇焚书是不是有很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里得到的结论??秦简出土的有好几十万枚了,你见到几枚?比那些御用文人写的真实多了,小到借人几百钱,少儿保护律,房产纠纷处理案例,,,,等等不胜数以后的到是少见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个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焚书坑儒这一事件主要被汉代的统治阶级肆意放大了,而且焚书和坑儒本来就是两个事件,却被联系在了一起。焚书,焚的是百家书,而非官家书,其实就是为了巩固大一统的统治,将私藏于百姓中的一些书籍烧毁。从总的层面来说,大部分的书籍都有保留,也并非完全毁掉了很多记载,总体来说不会影像历史的记载资料,而且从当时的社会来看,焚书也不是秦始皇独创的,在那个时期,有很多焚书的事件。
坑儒,实际上坑的是方士,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些散步谣言的邪教分子,成天蛊惑人修丹炼道,长生不老,秦始皇就是前面受了徐福等方士的蛊惑,后来才决定坑儒。这种事情,放到现代也不会不管的。
所以,焚书坑儒是不会影像先秦历史的记载的。
事实上,先秦的历史资料少,主要是时间太久,且早期的文字记录本来就少,所以才会很模糊,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早期文明的记载都是很少很模糊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跟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一定关系,但并只是占三分之一的比重。
对于历史的记载,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记载的史书里的,根据有限的先秦存留下来的资料,史官可以追溯到夏朝,但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以及考古还尚未发现夏代的确切文字,初步推断应该是口口相传历史记载为主,所以夏以及夏之前的历史,很少有考古方面的依据记录。
到了商代则开始出现甲骨文,出现\"作册\"、\"史\"、\"尹\"等字,说明历史记述才正式开始。(当然了如果以后有新的考古证据出现,时间可以继续往前推。)我们暂时先把先秦的历史记载认为是从商朝开始,到周朝完备。
但甲骨文是什么文字呢?这个需要先了解一下。它是主要用途是占卜记事,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而且目的是王室使用,出现的时期也主要是商朝晚期。这一句话,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量。
第一点,这个文字的保存载体,龟甲、兽骨,这个是不易腐蚀,容易长时间保存下来的,尽管我们猜测在商朝之前可能还存有更原始的文字,但他们没有流传下来,没有被考古发现,也就失去了在后人面前出现且被认可的机会。历史如果仅仅是口口相传,在流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谬误、曲解、夸大成分,因而变得不可信,所以十分依赖文字以及文字载体的记述,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历史。
从这点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在商周之前的历史,基本是通过口口相传的,缺乏文字以及可保存的记录载体,因为没有流传下来。因为甲骨文的出现,也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肯定是数百年的铺垫与流传,才可能形成能表述人们思想的文字。所以夏代之前应该是有较为粗略的文字的,只是没被发现或者没有合适的记录载体保存,因而失传了。既然没有确切的可考据的记录,历史记载也会变得模糊不清。
第二点,文字记载要有一定的传播度,可互相佐证,才会被世人所采纳,然后流传下去。甲骨文主要是掌握在少数人--即王室,统治阶级极少一部分祭祀人员手中,流传度是非常低的,这样的历史记载,如果没有大量考古的支持,也是很难被采信的。所以商朝,乃至之前,历史记载非常模糊,也跟这个有关系。
第三点,出现时期是在商朝晚期,这说明之前的时间里,虽然有文字,但并没有被重视起来,也恰恰说明这个时期之前的古人,虽然意识到记史的重要性,但没有详细记录的习惯,所以一直到很后期祭祀活动升级了,才想起刻在什么东西上面,流传给子孙后世看。所以记录历史的意识非常重要,不重视,记载的历史也会变得很模糊。
到了周朝,情况有所改变或者用一个更确切的词--进步。周朝记录历史的载体,由商朝的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升级到了竹简。虽然竹简保存时间没有龟甲、兽骨长,但是竹简在当时的中原大地很容易获得,携带虽然没那么方便,但好歹要进步非常多了。然后最关键的一点,竹简不是王室特有的,下层的人民也可以持有,这就让文字的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既然传播力度变大了,那么历史记载也能互相佐证,变得可信,更容易流传下来。
更重要的一点是,周朝奉行礼制,多了记录的习惯,且比之前的朝代更重视教育,逐步为诸子百家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样记录历史、讨论历史,可以在不同的书籍或者不同的思想家之间摩擦出火花,变得更加容易流传下来。
但是,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虽然比前代先进,记录习惯、质量、社会环境都要好,却始终受到这个因素的制约--分封制。
分封制导致诸侯国遍地开花,我唱罢来你登台,在各个诸侯国内部,形成了相对闭塞的环境,导致出现很多不同,比如钱币、语言、车轨、尺寸等等,也包括文字。文字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区别太大,自然交流起来就没那么方便了,导致记录出现分歧。再加上战争的破坏,诸侯混战,使得这些记录有的很难流传下来。我们今天所能了解到的先秦历史,很多是从当时存在时间较长的强国的官方历史记录得来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统一文字。虽然后世喜欢用焚书坑儒来贬低秦始皇,但不得不说明一点的是,秦始皇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杀反对者,不是专门针对儒家,而是为了统一文字而已,他主要是禁止民间藏书。虽然这种做法不明智,但也可以看成是统一文字的一个激进而有效的做法。
上一篇:总看到那些老师说头条回答必须五百字以上,简明扼要回答不好吗?非得东扯西拉凑字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