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有社交恐惧症吗?你在怕什么?
社交,焦虑,自己的你有社交恐惧症吗?你在怕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看清事情真象
解决自我暗示习惯:不要总是想别人会怎么看你,不要让完美主义把自己理想化了、幻想的话就会不断自己所束缚,不要给自己提出过高要求。
2.不要逃避
敢于面对,不逃避生活,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别人的否定,人无完人,要知道即使你做的非常完美了,也还是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别人也不会全部都喜欢你,会被别人否定,让所有人看的起你不可能,总会有人看的起你,也总会有人看不起你。放下自己,顺其自然才能打破恶性循环。
3.改变思维
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别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我,不要给自己过高要求,不是神仙人生在世总会互相影响,影响别人又能怎么样呢?总看着自己不好的地方?要客观对待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
4.理性思维,实践验证
问问别人想法是不是和自己一样,看看结果,顺其自然,看看到底结果有多惨,是不是和自己害怕的一样。学会接纳自己,克服自导自演的错误心理行为。
5.必要时看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不要让自己只关注症状,不懂得反思,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恐惧行为,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欲望过高,会成为负担,产生焦虑。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紧张和焦虑,这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纠结。
6.人际交往最实质、最根本的内涵,是“交流感情”与“协作事务”,所以要自然、坦诚一点,不要过于在意一些次要的细节。
7.用进废退,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
平时要多与他人交流、谈话,多经历一些事件、场合,在社会经验、生活阅历、社交经历丰富了之后,你的心理素质自然也会提高。
8.平时多关心、问候他人,适当学习一些社交、礼仪的技巧、常识,把语言学好,练习一些礼貌用语、祝福用语等。
9.平时适当多一些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释放压力、焦虑,调整好身心状态。
10.对抑郁症患者引发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待病情好转全愈,社交恐惧症也随之消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慢慢尝试着去交流,对自己也要有积极的心里暗示,同时身边亲近的人要做好引导工作。
毕竟交流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助,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是害怕与人交往或者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者处于尴尬境况而对社交活动产生的恐惧感。
多数社交恐惧症是在青少年时期留下的,没有明显的原因,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制约)反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屡適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一旦定型下来,形成固定的心理结构,就会使人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刺激情境时便旧病发作,产生恐惧感。
二是“间接经验”、如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电视、小说、广播、报刊等途径也可以得到这种经验。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会在特定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便紧张不安、焦虑恐惧。这种情绪状态一旦泛化,就导致了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因心理因素造成的心因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就是可以治愈的。
1.改善自己的性格
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较内向,所以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体育、文艺等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实际过程中逐渐去掉羞怯、恐惧感,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2.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求全责备也是没有必要的。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盯作我、注意我一个人的”,从而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要记住:我并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如此。以此来增强自信。
即时转移能引起社交恐惧症的外界刺激,因为外界刺激总会在一段时间内清失而其条件反射在头脑中的痕迹也会逐渐淡漠,有时还可完全消除。
3.掌握知识
尽管都懂得开展社交的主要意义,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其对有关社交的知识、技巧和艺术,以及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知识却掌握得不够。所以面地掌握有关知识,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社交恐惧是大有裨益的。
4.系统脱敏疗法
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行为失常的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反应,并逐渐适应,最后达到矫正其失常行为的目的。可引导青少年患者先与家人接触,再与亲朋好友接触,然后再与一般熟人接触,最后与陌生人接触,这样一步步地引导脱敏,并通过奖励、表扬使其正常行为得以巩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80条/2页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