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们抢玩具起冲突,大人如何有分寸地引导?
孩子,玩具,自己的孩子们抢玩具起冲突,大人如何有分寸地引导?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1、不过早干涉。大人过早的干涉,会使孩子学到“冲突是不好的”、“我没有能力解决冲突”等观念,也让孩子失去了自己体验冲突和学习解决冲突的机会。
因此:尽可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必“过早干涉”:安全范围内。预期环境是可控的,没有出现不可控的人身伤害等。(如果孩子们已经动手了,大人首先要做的是把他们分开。)孩子尚在等待和观察的时候。还没有动手,还在思考、犹豫的时候等。父母有时间有精力、后果比较可控的时候,不必过早干涉。
2、不替代解决。大人往往一看到孩子哭就着急了,会马上告诉孩子怎么做,或不要怎么做。但其实,孩子有权体验到任何成长中自然发生的负面情绪,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和安抚这些负面情绪(不高兴,着急,生气,委屈,挫败感等),而不是拒绝和规避掉它们。
我们不需要当孩子“负面情绪”的消防员,而是成为孩子“负面情绪”可以安放的港湾。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境,向孩子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幼儿园阶段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冲突。
那么,给予以上原则,和这个场景,具体可以怎么做呢?天津金宝贝教家长:
1、安慰情绪,反馈需求。各自安慰自己的孩子,说出孩子的愿望。堂姐的爸爸可以先安慰堂姐,说:“你想要回你的玩具了是吗?”抱着孩子说“嗯,你有点着急。”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还想玩是吗?你还没玩够。”
2、帮助孩子从冲突中学习,采取积极的策略。比如,堂姐的爸爸可以说:“你可以想拿回来,但用手直接抢,别人会不高兴的。”“你可以用小嘴巴先告诉妹妹,还给我,我要玩。”如果孩子语言发展有限,大人可以走过去帮助孩子发出这个请求:“你玩完了吗?我要玩了,请还给我。
”帮助孩子学习最重要的社交规则: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用语言沟通,而不是直接动手。我们则可以先启发孩子同理堂姐:“堂姐哭了,她想玩了,她可能觉得这是她的玩具。”“下次我们玩姐姐的玩具,先和她商量好玩多久,或者交换着玩好吗?”“你可以告诉姐姐,还能再给我玩一会儿吗?”等。示范和演示给孩子看,要怎么说,音量多大,做什么动作合适等。也可以在家里模拟练习,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互换角色体验一下,帮助孩子内化学习。
3、做好孩子受挫的准备。哪怕我们教了孩子用嘴巴去表达、和别人商量,社交中还是会有别人不同意、被其他长辈干涉强行拿走等情况,所以,我们也要允许自己的孩子受挫,安慰和表示同情就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们抢玩具起冲突是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发生的事情,这种事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也很多,有时候是在游乐园里,有时候发生在自已家里,我一般都看情况来让孩子自已解决,只有她们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会出手引导她们。
第一种情况,别人抢她的玩具
比如我经常带女儿去游乐园玩沙子,有一次她玩沙子的玩具被一个小男孩拿走了,女儿发现后就看着我,希望我帮助她,我就先问她,这个玩具你还需要玩吗?如果你不玩,别人拿去玩也可以,因为这个玩具是公共的。她点点头说还要玩,然后我对她说:你的玩具被拿走,应该自已要回来,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说,这个玩具是你先拿到玩的,小朋友应该经过你同意才能拿走,不然就是没礼貌,这里还有很多玩具,可以让他先去找其它的玩。等你不玩这个玩具了,再把它给这个小朋友玩,于是女儿就去找男孩要回来了。(一般家长都很通情达理,会让孩子还回来)
当时也有要不回来的时候,那时候我就会告诉女儿这样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拿走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个小朋友做的不对,他不肯还给你玩具可能是他还小不懂事,我们可以让让他,毕竟你自已没有看好你的玩具,没在第一时间阻止也有一点小问题。而且你已经玩过一会了,所以为了补尝你的损失,爸爸帮你找个替代的玩具或者给你一个奖励,虽然还会不情愿,孩子还是很容易转移注意力的。
第二种情况,大家同时抢,各不相让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家里,有时候家里来了小朋友一起玩,就会为了一个玩具互不相让,这种时侯我一般先让她们安静下来,先各自把情况说清楚,然后告诉她们,要么大家一起玩,要么就分个先后轮流玩,可以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也可以用猜硬币的方式来决定。
第三种情况,是抢别人的玩具
这个在她小时候就给她灌输过,不能在别人没同意的时候就去抢别人的玩具,如果真的想玩,可以用自已的玩具去交换,看别人同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那也没有办法。因为不是你的东西,不能强求。
在育儿的道路上充满了未知与乐趣,我是乐于分享育儿知识的宝爸,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喜欢可以关注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1、不过早干涉。大人过早的干涉,会使孩子学到“冲突是不好的”、“我没有能力解决冲突”等观念,也让孩子失去了自己体验冲突和学习解决冲突的机会。
因此:尽可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必“过早干涉”:安全范围内。预期环境是可控的,没有出现不可控的人身伤害等。(如果孩子们已经动手了,大人首先要做的是把他们分开。)孩子尚在等待和观察的时候。还没有动手,还在思考、犹豫的时候等。父母有时间有精力、后果比较可控的时候,不必过早干涉。
2、不替代解决。大人往往一看到孩子哭就着急了,会马上告诉孩子怎么做,或不要怎么做。但其实,孩子有权体验到任何成长中自然发生的负面情绪,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和安抚这些负面情绪(不高兴,着急,生气,委屈,挫败感等),而不是拒绝和规避掉它们。
上一篇:在老婆哥哥的厂里上班10年,他们对我很好,可我觉得自己应该出去闯,我该怎么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