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高三考试不会,老师一讲就觉得简单呢?
题目,老师,知识点为什么高三考试不会,老师一讲就觉得简单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高三考试不会,老师一讲就觉得简单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一些考试题目,老师一讲就觉得很简单,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就做不出来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些题目你没有认真思考过。
可能很多人都学过《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该文章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他为了弄懂书中的意思,冒着被先生惩罚的风险,大胆的向先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因此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经常教导我们,不懂就要问,遇见问题要大胆的提问,不要不懂装懂。
但实际上,有很多学生不会问问题,更不会听课,有些学生听不懂就问,但是问过之后,他仍然不会;不会做的题目,就认真听老师讲解,但老师讲过以后仍然不会。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有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没有认真的思考,遇见问题就匆匆忙忙的去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是翻看参考书。
如果遇见做错的题目或者不会做的题目,你没有认真思考过,就直接问同学,或者听老师讲,那么必然会导致你在听课的过程中效率非常低下,问问题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
有些题目你不会做,可能是因为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你理解的不透彻,掌握的不全面;也有可能是这道题目命题人想要考察这个知识点,你掌握了,但和该知识点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你掌握的不全面,理解上存在偏差;还有可能是这类题目,命题的方式比较独特,有特殊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
老师讲的过程中,这个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审题注意事项,命题思路,老师不会单独强调,而是通过题目的解题步骤一带而过,这就会导致你感觉这个题目也不过如此,而在做题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依旧悬置在哪里。
第二,记忆扭曲和学习中的错觉,让你错误的认为你听懂了。
我们经常讲学习要提高效率,所谓的提高效率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要真正的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认识你自己,并提高你自己,这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的判断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自己能否有能力做某件事情,但实际上不论是我们的听觉、视觉还是记忆,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准确无误。
心理学家已经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可以篡改的。通过放映照片或者讲述故事,能够改变一个人的部分童年记忆,即便是有些事情,在试验者身上没有发生过,实验结束之后,他们有可能错误的认为这些事情,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
同时,过去一些成功的经历,有可能会让我们变得过分自信,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记忆扭曲和过度自信会导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过高的估计我们对某个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就是说,你之前不会做的题目,老师讲过之后,你觉得比较简单,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你感觉这些题目和你已经会的题目比较相似,让你产生一种错误的满足感,认为自己这些题目自己会了而已,但实际的情况是,这类题目你并没有掌握。
第三,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没有进行按时分类归纳整理。
如果这类题目你已经掌握了,或者是这些题目真的比较简单,那么这类题目对你而言,肯定属于简单题目的范畴,那么在考试的这个过程中,这类题目你应该是能够做出来的。
更何况不论是平时考试还是一些大型考试,其中有30%左右的题目都属于简单的题目,所谓的简单题目,就是80%左右的学生,能够得到分数的。
而现在这些题目,你在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做出来,这就说明,这种题型或者相关知识点上,你还是存在薄弱环节,其中很有可能一个原因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没有按时的归纳整理。
考试和平时测验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做题的过程中,更不会有任何在外在提示。
甚至有些命题人会故意把知识点隐藏起来,如果你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够准确的识别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任何体系可言,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在考试的过程中,因为某个知识点没有考虑到,或者是你误判了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而把本应该得分的题目做错的情况。
针对上面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
第一,在做题的过程中,摒弃模棱两可的态度。
在学习文科的过程中,多看多听多写,确实有助于成绩提高,但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仅仅追求数量,没有彻底弄懂每个知识点的原理,基本思路以及题目特征等,仅仅依靠多看多听,多做题,成绩也很难有质的飞跃。
而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做一道题目,争取把一类题目弄会。
一般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目之后,他们当然也会看这道题目,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但是他们不仅仅停留于此。而是会继续停下来思考一下,这道题目,都考察了哪些知识点?这些题目有哪些特征?它能不能代表一类题目?如果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发生了变化,解题思路会不会发生变化?我的解题思路和老师的解题思路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其他更便捷的解题方法。
第二,把每一次练习都当做考试。
考试中的习惯,都是在平时的练习中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要想在考试中少犯错误,那么就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尽量让问题在平时中暴露出来,这样你才能有补救的机会。
同时,通过独立的完成练习,也有助于你发觉自己学习中存在着的问题,防止自己掉入过度自信的“陷阱”中。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高中生学习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一讲就听明白了,自己做题不会做,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老李给同学们分析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老李觉得,听懂了不会做,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背过和理解不是一个概念。
有的同学在学习理科的科目的时候喜欢背公式,总觉得公式背过了题就会做了。其实单纯的背公式、背定律、背结论是没有作用的,理科的知识理解才会应用。如何理解一个理科的知识点呢?老李以前有写文章专门讲过,在这里老李给同学们简单讲两个关键点吧:理解规律的推导过程、通过简单课后习题加深理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