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中国历史朝代中,比如雄秦、强汉、盛唐、富宋、刚明等,大家喜欢哪一个朝代?为什么?
宋朝,盛唐,汉朝在中国历史朝代中,比如雄秦、强汉、盛唐、富宋、刚明等,大家喜欢哪一个朝代?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口上,宋朝远远超过了唐朝。一般古代对夜晚的管理很谨慎,通常采用宵禁办法。就连限制人晚上出行的宵禁,也在宋朝被第一次取消了,所以当年宋朝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在夏日里,走在汴梁大街上,有各色小吃,甚至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这样宋朝冰淇淋冷饮,吃起来倍爽。
宋朝的商船在码头上云集,货物来自世界各地,又把茶叶和丝绸陶瓷发往全球,那时宋朝的国家收入很大部分来自于经商贸易。宋朝的铜钱在东南亚畅通无阻,甚至取代了一些国家的本币。而宋朝国内却开始玩起了纸币“交子”,领先世界太早。那时全世界的GDP排行榜,宋朝第一。然而商业文明昌盛,没有能转化为宋朝国家生存实力,武力值跟不上时代变迁脚步。
对于宋朝的文化发展,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朝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么高度的评价,是有事实根据的。宋朝鼎鼎有名的诗人非常多,大家随口张来,像苏轼啊,辛弃疾啊,李清照啊等等,他们所著的词大多都是经典之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儒学在宋朝得到复兴,并进入了“新儒学”时代。
宋朝人口已达到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00万贯,最高达到10.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00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熙宁年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0公升约100市斤米。按现在市场普通米价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购买力,即1文钱0.625元(宋时一贯钱为770文),一贯钱48881.625元。按熙宁十年国库收入为707000万贯文计,其时国库收入约为8340000.24亿RMB。
公元960年建立宋朝时,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禅让,将五代时后周的柴氏王朝,和平过渡为赵氏的宋朝。宋太祖接受唐朝武将节度使操纵国运的教训,以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参与朝政的机会,实行文官统治。对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钱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换得珍贵的百年和平。
宋太祖采取抑武扬文、君臣共治,提高知识分子地位与责任感。因此,给后人印象似是国运不济,国力孱弱。先忍让于辽、金,后又退守江南称南宋,再100多年后又亡于蒙古族的元朝。
其实,宋代也是中华民族古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宋朝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领先的国家。汉朝虽比宋朝长了几十年,但穷兵黩武,经济文化的发展皆受到影响,比起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经济、文化皆大为逊色。
北宋时期还产生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建立后,四川地区长期使用铁钱,因铁钱重,携带不方便,公元10世纪末叶,成都市场上遂出现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意味着城市人口的扩张,市民阶层已然形成。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户籍档案叫做“五等丁产簿”,每隔三年编造一次,虽然带着“丁”字,但实际上五等户的划分跟各户人丁数目毫无关系,而是以各户财产多少为标准。这里有个背景需要交待清楚:中唐之后,均田制已经解体,宋朝立国,即承认土地彻底私有的现实,允许产权自由流动,不抑兼并,于是贫富分化并经常互相转换。汉朝的那位徐宗,家产只有“一万三千钱”,按宋代的标准,最多只能混个下等户。当然,如果他辛勤劳作,积累财富,购买田地,以后上升为上等户也并非不可能。要知道,“贫富无定势”,乃是宋代社会的一个特点。
对于宋朝中国人研究得远远不够,所以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对宋朝认识不足,缺乏了解。宋朝是中国文明的颠峰,现在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祖先的伟大,也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会落后。现在的中国不自信得一塌糊涂……现在中国的一些文化人言必称希腊、言必称罗马这其实是中国的悲哀!现在的中国人怀疑、否定中国的传统文明,热忠崇拜曾经落后于我们许多的西方文明。11、12、13世纪西方无论是政治、科技、文化、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是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为什么会落后?不是中国传统文明本身的停滞不前、腐败堕落。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就是野蛮落后民族疯狂的破坏,打断了我们前进的进程。
宋朝的历法发展的也很不错,农业是基业,所以统治者都会重视农业的发展,宋朝农业发展的很好,而在封建时期,农业一部分是属于靠天吃饭,这其中就少不了人们对四时天气的研究进步。梦溪笔谈里记载很多宋朝时期的科技发展与发现,还有人们对四季变换,作物生长的认识与总结,人们也不在单纯的靠天吃饭了。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ZF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
上一篇:蚯蚓杂鱼闹窝换饵料没口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