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雍正王朝》中康熙废太子之后为何又立马恢复?
康熙,太子,阿哥《雍正王朝》中康熙废太子之后为何又立马恢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康熙的本意是看看各方的反应,没想到这招果然奏效,朝中各种势力纷纷浮出水面,每个皇子身后都有一帮大臣在支持他们。康熙一看,这样不行啊,虽说太子被废,但朝中各大臣支持的人选各有不同,明面上看是朝臣之间的争斗,实际上是各位皇子之间的较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党争,朝局只会越弄越复杂。
再者,即便新的太子被选出来了,能不能服众还是另外一回事。选上的人自然得偿所愿,没选上的人怎么可能甘心失败?要知道太子就是将来的皇上,谁不想坐在那个位置?胤礽的悲剧难免会再次上演,更何况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众皇子之间肯定会出现手足相残、祸起萧墙的情形,这是康熙最不愿看到的。
虽然朝中很多大臣都推举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人选,但是通过清理刑部冤狱时胤禩陷害胤礽一事,康熙已经确定胤禩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是推举新太子的旨意是康熙亲自下的,康熙不可能自己打脸。
于是,全剧最聪明的两个人出场了,一个是张廷玉,另一个是邬思道。张廷玉常年在康熙身边,他了解康熙是很正常的;邬思道可以说是整部剧中的一个BUG,他虽然足不出户,但对康熙也是了如指掌。这两人在选举太子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聪明才智。张廷玉拒绝了佟国维联名上奏的要求,自行上了一道密折,推举废太子胤礽;胤禛和胤祥在邬思道的授意下也推举了胤礽。康熙看到这三道奏折后,表示了极大的赞扬,正好借着张廷玉奏折中“魇镇”之说,就坡下驴,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因为对康熙来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当时西北还有准噶尔部的叛乱,国内局势不稳,不利于西北的平叛工作;再加上康熙年事已高,处理这些事情显得有些乏力。与其让众皇子明争暗斗,倒不如复立胤礽,先稳住人心,也让那些妄想当太子的人彻底死心,再慢慢考察众皇子,挑选合适的人选也不失为上上之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康熙帝是一代明主,自小就聪明过人,八岁登基,十四岁时设计除掉了权臣熬拜,后来又平三蕃,铲除吴三桂,平定葛尔丹。所以,他在政治斗争方面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况且对自己的每一个孩子都从小看大,知之甚深。对每个皇子的性格特点都把握的一清二楚。其之所以在年迈时不愿意对善搞阴谋诡计的皇八子采取强硬措施,就是抱着虎毒不食子的心态,不愿意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互相残杀。所以才对皇八子一再隐忍,不愿加害。而对于太子被废而又复立,并不是想再次考验太子,而是在他心目中,太子与自己的妃子私通,私自卖官,处理政务能力浮浅,早已失去了继位的资格。而确定谁来继位?其实康熙早已心中有数,但他看到八子胤禩为争夺皇位,不惜屡次揭穿太子的扰乱朝纲,制造冤假错案行为,还假仁假义地显露出努力维护太子地位的形象。然后这一切怎能瞒过康熙帝的眼睛。所以从皇八子的行为中,康熙认识到在几个儿子中,争夺皇位的激烈和残酷。假如在废除旧太子后立即把皇四子胤禛扶上太子位,则皇八子及其他有夺谪之心的众皇子会立即把矛头指向胤禛,甚至不排除加害胤禛的可能性。所以,复立太子胤礽的好处是能让废太子当挡箭牌,不让未来的皇帝受到伤害。其用心良苦,思虑甚深。从复立胤礽后的情况看,康熙的做法非常英明,复立太子后,众皇子对皇位的争夺更加激烈。首先,对太子的攻击越来越强,后来竞发展到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让前线因得不到粮草而打败仗,在为康熙帝祝寿时送上死鹰。其争夺皇位的激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切,自然逃不过康熙的眼睛,也证明了其不让皇四子胤禛及早立为太子的做法是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为了替雍正继位扫清障碍,第一次废太子就知道大清江山不能交在太子手里,复立太子只是为了把攻击转向废太子。从而达到保护四阿哥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父亲要表现的大度、包容、豁达让整个朝廷看,让老八死心,给老四留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时朝局复杂,没有合适的人选,废了找不到能代替的,会更加混乱朝局;还有就是给太子一个机会,觉得他能改正,还抱有一丝希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子胤礽被废是必然的,即使重新复位也就是一个花瓶招牌,暂时的使用一下,替康熙皇帝挡一下眼眉之急,以防再弄出第二个玄武门之变,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不但应变能力强,而且是太能忽悠了!
上一篇:名风木门评价好不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