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电影《我不是药神》?
电影,印度,白血如何评价电影《我不是药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一方面不要小看印度仿制药工业,印度仿制药技术还是实实在在有技术的,正规仿制药也是出口大户,另一方面印度也在努力摆脱现在的局面。
我国医药的问题
我国治病救人行业也是有优势的,上面所说,效率很高。但是我国也有问题,我国药物研发能力太弱。仿制药方面,我们和印度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最大的份额在原料药和中间体,以及一只庞大的CRO队伍。可以说,我们有技术能力,比如药明康德,但是没有创新突破的药(CRO就是外包研发,药明康德就是从事这个)。为什么全中国这么多医药制造企业,日进斗金,也在研发,成果不如国外呢?
我国和印度还不一样,他们是不保护专利,我们也保护专利,但是有捷径,部分药物不用通过临床,拿GMP证书就可以生产。这种问题有些是历史问题,早年间我国医药管理是战国时代,各地方自己审批药物,后来2000年左右大一统,卫生部收回药物审批权限,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很多药物早年被地方审批,之后再统一之后,你无法取消。
这几年,药检中心扩容,又看到了希望,在2015年,我国药物审批积压了数万件,如今已经大大减少了。在早年,药检中心审批比A股上市还难,所以很多公司都去做传统药去了,古方好发财。然后到了这几年,才逐步起色。最近药检中心预算都不够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专家来进入临床这一块,几年时间大幅度扩容。药检临床和审慎性大幅度提高,很多人还是国外请过来的专家。
最近几年,中国医药企业在药物上的研发投入报道也多起来了,在国外很多主流媒体,都在报道我国医药业这几年的光速发展。医药行业正反馈正在形成,没有通过临床检验的药物,未来能走的路越来越窄。但是,药物研发新药的周期平均是15年,投入一般要超过10亿美元。也就是说,从15年开始,至今我们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不够。
综合看:
写了很多,但是结果就是一句:改变我们健康的永远是科技,而科技的动力来自于知识产权保护。没有例外,专利值钱,才会有人去开发专利。至于治病钱的方面,可以参考欧美的治疗体系。我国实际上也有医保,但是医保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冗余的药太多,另一个是好的贵的药,太少。这都是出于医保负担的考虑。但是,无用的药,不如不要,钱应该花在刀刃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部很现实的电影,揭露了最讽刺最荒诞最心酸的现实。
故事刚开始时,慢粒白血病病人吕受益找到程勇想请他帮忙去印度代购廉价的抗癌药,但在中国贩卖这种“印度格列宁”是违法的,只卖三万七一瓶的正版药。程勇一开始怕被抓,拒绝了吕受益,吕受益不肯放弃,走之前很平淡的说了一句:我等这药救命呢。简单的一句话,平淡的一个眼神,却道出了所有白血病人的无奈与心酸:吃不起药,就只能等死。
而程勇呢,神油卖不出去交不起房租,父亲得了绝症要做手术,儿子将被前妻收回抚养权,他需要钱,却没有钱,他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冒着风险去代购药物。后来他才发现,这里面有着巨大的商机,因为有着无数买不起正版药的白血病人,等着这些便宜的药救命。便宜的药,是病人的命。
一开始,印度药厂老板对程勇说他是救世主时,他不屑的笑笑:“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多么现实啊,故事前期的程勇代表的是从没有经历过病痛的人,我们作为观众进入到他的视角里——病人很可怜,但那是种远离我们的生活,我们体会不到那种痛苦。
随着剧情的逐渐发展,警察开始追查印度仿制药,“救命”的行为开始逐渐陷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入“违法”的两难境地,程勇这个人物身上的多面性,开始渐渐被挖掘出来。程勇要开始做选择题,但对病人而言是死或生的选择题;对程勇来说,则是违法还是救命的选择题。但很残酷的是,程勇可以选择,但病人选不了。
面对张长林的威胁,程勇选择了保全自己,将代理权让给张长林。但是他提了一个要求,不能把药涨价,这个时候他人性的光辉开始闪烁。
直到程勇变成了一位工厂的老板,他看见好友吕受益因病痛折磨而选择自杀时,才让程勇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程勇的这件事无法从道德上去评判,因为对病人来说,他做的是好事,但对于政策来说,他的确是触碰到了法律。尤其是影片中,一个苍老的女人拽住警察的袖子喊道:“我只是想活下来。”戳中了很多人包括我的泪点。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为活下来做努力,程勇赚钱是为了活下来,他卖格列宁也是为了让其他人活下来。但这层活下来中,却又包含了太多的无奈。
一面是法,一面是情,这是一种拥有着冲突和矛盾的心理,也让人的心悬而未决。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并没有非黑即白的道德观,有的,只是不同立场的针锋相对,但也更加的贴近了这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以为是喜剧,结果却让我笑着流泪!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电影来说同样如此。根据现实题材改编的影片,往往更能打动观众,无论是关注社会热点的《盲山》,还是刻画普通人生活的《一念无明》,那种对现实生活的冲击,都令人难以忘怀。7月5日登陆全国影院的《我不是药神》,更是一部从心出发的作品。全片围绕着“药”做文章,透过小人物的视角、透过颇具现实意义的剧情,以小见大,引申出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片中的主人公,是徐峥饰演的程勇,经营着一家成人保健品专卖店,一个油腻腻的中年人。人到中年,陆续遭遇各种危机。先是经营不善付不起房租,接着妻子跟着别人跑了,而孩子又面临着抚养权变更的境况,老父亲更是身患重病等着钱手术……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的重重压力,程勇身心俱疲,陷入无计可施的境地,而不经意间的一次邂逅,改变了程勇的后半生。
名叫吕受益的病人找到了程勇,也就此引出了“格列宁”这种特殊的药。“格列宁”是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药,而市面上的正版药价格不菲,两万元一瓶,但印度生产的仿制药仅售500元,走投无路的程勇不得不去印度进药。药进来了,价格也从500水涨船高到5000一瓶,程勇不光大赚特赚一笔,更是在短时间内成为人生赢家。而来自同行的觊觎、警方的追查、病人的期盼,令程勇夹杂其中,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上一篇:骑行川藏用什么导航比较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