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电影《我不是药神》?
电影,印度,白血如何评价电影《我不是药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是药神》一上映就出现千人飙泪、掌声不息的局面,究竟他成功在哪里?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陆勇的真实案例,在这真实的案例中,他没有黄毛、没有吕受益、没有刘思慧、没有刘牧师,他就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他也没有牟利,他只是想给这些病人送去一丝丝慰藉,尽管他自己也是一个慢粒白血病人。
陆勇知道自己的家境还算是殷实,但还是差点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压垮,世上不知还有多少更加穷苦的人为了不拖累家人而放弃生的希望。就像黄毛。
一个人远离家乡,独自打工多年,只因自己身染重病,不想成为家人的累赘。
但哪怕是黄毛在调侃地说着,我家里人可能以为我已经死了的时候,也能从他年轻而又炽热的眼中感受他对于家的思念,能够不再孤独一人的奢求和活着的渴望。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有社会意义的电影,让观众对白血病患者有了深刻的认知,道出了白血病群体的生存现状。癌症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摧毁一个家庭,以此为题材创作电影本身就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我不是药神》没有浪费这个题材,而是给予充分的尊重,甚至尽可能的减少艺术加工。于是,在肩扛摄影微微晃动的画面下,呈现出了略带冷酷的质感,以及贫与富、生与死的强烈反差。
一切皆是缘于造化!若不是身为不速之客的吕受益的突然造访,程勇也断不会知道,还有昂贵的正版药和物美价廉的仿制药的存在,若不是刘思慧的指引和协助,程勇也会不知道,慢粒白血病是这样的让人倾家荡产,而仿制药会有这么大的市场,若不是黄毛彭浩的出现,程勇更不知道,这种药不仅仅是在救命,更是在拯救一个个行将荒废和湮灭的人生。
当那位老年人颤巍巍的说,她不想死,她想活下去的时候,相信没有人不会动容,当因为断药而病入膏肓的吕受益在病房治疗时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音时,相信没有人不会痛心。行走在这世间,我们总会被一些东西所刺痛,才会迎来自我的改变,这个过程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但却是那些影像的叠加,升华了思想的境界。
我们需要陆勇这样的人,也需要《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正来说,《药神》是部十分难得的好电影。但是并不完美,我认为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电影化,从而深刻的丑化药品研发公司,我先来讲解下格列卫这款神药的由来。
首先是成千上万医药研究人员的日以继夜的努力,这些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药神”。 功劳最大正是Vesslla博士,并且他很早就预料到这个药物在全球出售会遇到价格方面的问题,也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所以他特别在意格列卫的市场销售价格和销售政策。格列卫采取的是全球统一价格的政策(2000年初,这个价格是每人每月 $2200,按照当时的汇率,约¥17,600)。因为如果不是全球统一价格,高价国家就可能向低价国家采购,从而搞乱药物市场(类似于电影中从印度购买仿制药的情况)。与此同时,很多美国患者可以享受诺华提供的优惠政策。 根据Vassela博士的披露,美国患者根据家庭收入分成三个等级: 低收入家庭 (年收入低于 $43,000)可以免费得到药物; 中等家庭 (年收入低于 $100,000) 只需付20%的药费;高收入家庭(年收入高于 $100,000)则付全费。这就让很多低收入患者得到合理治疗。而对于那些获得减免,却依然有支付困难的患者,还可以从医疗保险,政府以及各种慈善机构获得帮助。
电影中的药神只是帮助了一小部分人就得到电影的封神化,而现实真正研发那群人却默默无闻,甚至被观影者唾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发达国家的看病贵问题,以及依然存在的看病难问题:
大多数发达国家,是通过买保险的方式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大家都和医保挂钩,在你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然后国家拿出一部分来替那些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人来购买保险。医院看病后大部分费用,保险公司和医院接触。根据你买保险的规格不同,你被塞到不同的医院。有钱人买的医保交钱多,那么高端医疗,没钱人买的医保交钱少,那么公立医疗。医生也区分为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家庭医生会根据你个人的病情和你的保险状况,建议你去选择那个程度的治疗。
这个体系有弊端,但是他解决了看不起病的问题,弊端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公司和医院结算,导致了虚高的药价。药物价格高一点,来年保险就可以说我们赔付了很多,医保亏钱了,要提高保费。所以奥巴马医改在美国引起了大量的医疗浪费。另一方面是部分医疗机构排队冗长,专科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国家癌症属于慢性病,慢性病就需要长久的排队,有些病人会被耽搁治疗,和我们几分钟一个的主治医师是不同的,虽然我们看病时间短,但是都在当天看上病了,不用排队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
印度医药产业的问题
实际上印度已经开始去除仿制药强仿的办法,只是印度政府就是个效率低下的政府,他本身小政府模式,印度的公立医院也是经常不开门。所以,印度本身流行非正规疗法,比如早年的那种“孟加拉医生”,就是江湖郎中,他们随身带抗生素和草药,也没什么体系,凭着感觉治病(不是我说的,诺贝尔奖《贫穷的本质》就是这么描述的)。
在早期,印度专利保护是针对制造工艺和方法,不保护分子结构。什么道理呢?印度认为分子式是天然的,不应该保护,比如水,h2o能不能申请专利?所以他保护制造工艺。但是这几年欧美跨国药企压力,以及WTO保护期结束,印度也在走正规的仿制药路线。如今印度的仿制药工业是很发达的,大量仿制药销售到美国,FDA也建议更多的使用仿制药产品。仿制药不是违法的,专利期过期,那是仿制药,专利期没有过期,你属于侵权仿制。而印度侵权药的确有,依然是源自于松散的监管,欧美也不是不追究,各大药企都在印度蹲点,但是印度的非正规经济本身过于庞大。
上一篇:骑行川藏用什么导航比较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