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浙江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可不做作业,对此你怎么看?
作业,孩子,家长浙江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可不做作业,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喊了多年的减轻学生负担,一直减不下来,究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思想观念问题。改变目前状况,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外,控制作业总量,建立阳光作业,成立监管组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每次发布减负令大都称史上最严的减负令,但现实上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减负成为增负。
浙江的减负令规定,小学生晚九点初中生晚十点后可不做作业,这让很多学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尤其让一些不愿意写作业的学生找到了借口,他们可以为自己的作业理直气壮的去拖延,去磨蹭,完不成以后就会拿时间来当做理由。到头来焦虑的还是学生的家长。
不知道这样的规定是以什么作为根据?为什么要以时间点作为限制?现在很多小学生在放学以后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补习班上完以后基本上都七八点了,如果有时间限制为依据的话,那么这样的学生是不是都可以不用再写作业了呢?而且这样的规定只限于学校里面留的作业。课外辅导班的作业又该如何去解决?
八点或者九点以后可以不写作业,这样的减负令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治不了。这样的减负令只会加剧学生家长的负担,加剧学生家长的焦虑。学过的知识,如果不通过作业去练习的话,害的就不仅仅是这一代人了。
要想真正的为学生减负国家就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教育问题,比如课外辅导,比如自主招生问题,比如培训机构超前教学问题等等等等,不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多年的减负令只能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增加家长的焦虑!
我是萧辉田老师,欢迎关注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我觉得这样很好,要不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了。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做得快的学生可能十分钟就能完成一科作业,但做的慢的学生,可能需要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档次留作业。也就是自古以来的因材施教。
如果老师不能分档次留作业,肯定会出现有的学生一个小时做完全部作业,有的学生三个小时还没做完,这样,浙江省的规定就起到了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作用。
我觉得这样很好,当然最好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几个档次留作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9年10月28日,《浙江省中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其中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
看到这个征求意见稿,我真的为浙江省的教育领导阶层点个赞,这可是开了个减负先河,先不谈实施效果如何,至少出发点是极好的。反观其他地方喊了多少年的减负,负没减到实处,倒是减负花样层出不穷。不断出现了很多减负怪象。
减负怪象一:有些地方规定小学阶段不能布置书面作业。这下倒好,家长闹心啊,孩子没作业可怎么行,与其让孩子在家里玩手机和电脑,还不如送辅导班。这下孩子该哭了,还不如做作业呢!这到底是减负还是加负?
减负怪象二:有些地方减少文化科的课时量,但考试难度却在不断增加。文化科的课时量减少了,换成了一些校本课程或各种活动课等。看似减负了,但老师、学生和家长却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考试难度却在逐年增加。老师课时不够用,只能到处占课,搞得学生意见满满,老师也无奈。学生在课上的知识不够用,只能课下拼命补。这时最高兴的或许只有市面上的培训机构了,他们最喜欢学校减负,因为减掉的负都跑他们那里去了。
减负怪象三:小学、初中教材删减了很多知识,但高中阶段却需要这些知识储备,知识衔接出现断层现象。这在数学、化学、物理等理科学科表现尤为突出。小学老师按教材上课,初中老师说很多知识小学没教,上了初中还得花时间补一遍,初中老师按教材上课,高中老师也有意见了,认为初中没有做好衔接。这一切难道能怪老师吗?老师不都是按教材编排的内容上课吗?
造成这种怪象的原因其实都是对减负的误解,还有各部门工作的衔接出现问题,各执一套做法,缺少一个系统框架的规划。
说完近几年的减负怪象,接着再来谈一谈浙江省出台的减负方案。
如今的孩子学习苦不苦?作为家长肯定一清二楚,有时候作业多起来孩子能做到半夜三更。家长心疼啊,孩子毕竟还在长身体,睡眠不足可是会影响身体发育的,何况第二天还要上课,精神哪里会够呢?家长心疼归心疼,但还真没多少家长会阻止自己孩子完成作业,因为孩子第二天还要跟老师交差的。
浙江省如今拟定的减负方案目的就是让孩子早点休息,到了睡觉时间剩余作业可以免做。但是这个方案真的能顺利实施吗?我看难度有点大,因为不可避免会遇到这些情况:
第一、增加了教师学科教学的难度
教师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布置学生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巩固和提高,通过作业来反馈教学效果,如果第二天教上来的作业参差不齐,教师如何能得到最好的反馈?
第二、学生学力有差异,完成作业的速度肯定存在差别,作业所花时间不一定跟作业量有关
学生的学力存在差别,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作业,但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作业速度就相对慢很多。本来老师预计大多数同学能20分钟完成的作业,有些孩子却需要花将近1个小时,那么这种以砍掉时间的减负方式只能让这些孩子越减越“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