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有效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
牲畜,牧区,商品率如何有效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有效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求相适应,增加:名,特,优,新,稀弄产品生产,重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优质农产品战略,以提高农产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栏牲畜,把牲畜作为财富养死为止.在大部分牧民 眼中,盛行着"畜多为富","小富即安"的小畜牧主义 思想,以牲畜的数量显富裕程度的财富观还根深蒂 固.针对上述情况在今后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一是加 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思想宣传工作,要利 用各级部门,各级干部深入牧民家中,向他们宣传出 栏的好处,强化牧民群众的商品意识.二是树立典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效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必须抓质量,走高端,卫生,深加工,精加工,开发不同消费味口群体的产品销售,体系化,规模化,降低成本,品质不变的思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是三熊小短剧。畜牧业正在挑起农牧民增收的大梁。但尽管如此,从牲畜出栏率、商品率来看还是普遍偏低,尤其是牧区更是如此,严重制约了牧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牧民的思想观念陈旧,“ 畜多为富” 、“ 惜杀惜售” 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二是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迟缓,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四是草畜矛盾突出,超载过牧现象严重,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还不够完善。五是畜牧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如何提高牧区牲畜出栏率,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笔者结合牧区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努力提高牧民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是提高牧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的前提由于牧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地域广,人口密度小,城镇化水平低,文化教育滞后,相当多的牧民不愿出栏牲畜,把牲畜作为财富养死为止。在大部分牧民眼中,盛行着“ 畜多为富” 、“ 小富即安” 的小畜牧主义思想,以牲畜的数量显富裕程度的财富观还根深蒂固。针对上述情况在今后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思想宣传工作,要利用各级部门、各级干部深入牧民家中,向他们宣传出栏的好处,强化牧民群众的商品意识。二是树立典型,收稿日期:2006—02—20使牧民群众直接感受到出栏带来的好处。如:以全州畜牧业“ 燎原计划” 为载体,通过示范村、示范户建设,起到典型示范作用,让牧民亲身体会到提高出栏率的重大意义。三是正确树立为“ 卖” 而养的商品经济观念。千方百计让牧民确立牲畜是一种经济资源的观念,通过对牲畜资源的开发来实现其价值。养牲畜是一个再生产过程而不是生产的目的,目的是要使牲畜提供畜产品并实现价值社会化、商品化。2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切实抓好品种、畜种、畜群结构调整。是提高牲畜出栏率、商品率的重点2.1调整品种结构我州牧区畜牧业长期以来处于粗放经营,品种改良力度不够,存在品种退化、品质低下、生产效益偏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牧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的提高以及畜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要根据牧区实际,大力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推广冷配、人工授精以及胚胎移植等现代化生物技术,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加快地方良种( 如:九龙牦牛、丹巴黑绵羊、藏山羊、藏猪、藏鸡等) 的提纯复壮步伐,强制淘汰劣质品种,增加改良比重,尽快形成品种优势,促进牲畜出栏率、商品率的提高。2.2调整畜种结构牧区畜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牧户经营的牲畜牛、马、羊俱全,这样的畜种结构,不利于科学利用草场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因此,要按照我州“ 稳定牛、限制马、发展羊” 的调整方向,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状况、植被类型和牧民生产经验,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牛、羊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适度、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畜种结构。13本版编辑:扬庆红 万方数据 ■ ● 盔盈圜团l■ 匿蹈匿譬翟圈圈丝丝堕堑2.3调整畜群结构畜群结构决定着一个生产周期内畜产品产量和再生产能力。目前,我州牧区的畜群结构,适龄母畜比例,牛只占30%,羊只占400/0左右,这种不合理的畜群结构严重制约了出栏率、商品率的提高,应尽快加以调整,要根据牛、羊的繁育特性,合理确定畜群内部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比例,形成母畜比重高、总增高、周转快、持续发展的畜群结构。
2.4调整繁育方式牧区畜牧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由自然放牧和粗放生产形成的春季一季繁育。这是制约开拓畜产品市场,影响出栏率、商品率的主要原因。实施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移,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移,为调整繁育方式创造了条件。要通过推进“ 模式化” 养殖,改善母畜的营养状况,增强母畜体质,科学运用人工催情和同期发情技术,缩短繁殖周期,增加繁殖次数,从而逐步实现常年育肥,四季出栏。3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天然草场承包责任制。合理利用草资源。从根本上缓解草畜矛盾,是提高牧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的关键草地资源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州牧区草畜矛盾突出,超载过牧现象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草场承包到户可以解决草场利用中权、责、利不清和建、管、用不统一的问题,充分调动牧民群众建设、管理草原和科学养畜的积极性,是促进牧区牲畜出栏率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其实,我州在1993年就推行了草场承包责任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牲畜吃草原“ 大锅饭” 的问题远未得到解决,草畜矛盾依然突出。
上一篇:7个月宝宝要怎么断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