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理解?
知识,书本,得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说的是知行的关系。“纸”这是别人的实践的知识理论,“躬行”是获取知识变成能力的行为没有这个行为是得不到知识的。人的社会活动没有理论的指导的实践就好比走夜路。这里说明了书的重要性,为什么看书的人知道的多呢?这个道理都懂,可是生活中真正爱看书的人有多少呢?看书的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强也就是能听懂话。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不看书怎么了解呢?这是对书的理解是懂的问题。“会 ”是能力问题,所有的能力都是反复实践行成的。如,各种技能……只有抓住了书和行才是正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来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
①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⑥躬行:亲身实践。
如果不去实践,不在躬行中磨练、体验、总结,那就不能体现道理的力量,真理的价值。实践才能出真知。
人们常说听其言,更重要是观其行,不是用嘴来说的,现实中是用行动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白这个道理,那就要尊重事实,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让我们自己也透彻的理解,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这句话的理解,长期以来有个误区:就是既然什么东西都要躬行,读书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实际上,恰恰相反。
这句话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告诫他儿子关于如何治学,全文是: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讲一万遍什么是雪,不如给他摸一摸真正的雪,更有作用;讲一万遍什么是“长河落日圆”,不如亲身到大漠去亲身体验更深刻。
语言有语言的魅力,语言也有语言的局限。
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读书学习有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就是先纸上得来,再躬行绝知。
从古到今,关于治学,都是相通的: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足践。
所以,纸上得来与躬行绝知是治学的真理,是钻研的法宝,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纸上得来是前提。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是从文字中获取的,读书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让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我们没有条件或者机会去了解和接触的事物。因为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要亲身实践,历史参与不了,外部世界也在很多领域接触不了,而书上的文章和图片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可以去粗略的了解历史和现实。
躬行绝知是提升。理论学习后,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就有能力去对自己感兴趣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了。而这个阶段,只靠书本知识,人云亦云就不能有创造性发现了,必须要亲自动手实践,去尝试。研究地质地貌,就要像徐霞客一样去实地考察;研究物理学的,就需要进实验室去检验去试验。读书的重要性就在于,此时的您知道了要研究什么,也对怎么去研究有初步计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世界观,也是我们的方法论。
不知道这个回答您是否满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意思是说,从书本上看到的,或是道听途说的事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有着很大的虚假成份,必需要亲临实地,亲眼看见才确信这件事的真实现。
看过三国演义,为什么刘备的夷陵之战为什么会失败的那样惨,去年去三埉旅时,看到宜昌(古称夷陵)的地形,使人联想到刘备失败的原因所在:一,三埉的地理环境,数百里仅靠长江这个通道,江水端急,江面夾窄,暗礁众多,即使用船将人马货物运到下游,船返回全靠拉欠,需要大量人力,又哪有那么多船。打仗打的是后勤,蜀国后勤根本跟不上,再看吳国,一片大平原夭野千里,武汉(江陵),荊州,人足粮丰,蜀国的营地扎在山地,时值秋季,草深林茂,被吳国看出破占一把火烧掉大部粮草,使蜀国后勤给养更是雪上加霜,军心浮动,这仗没法打了,刘备败局以定,大败而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临实地才能找到刘备失败的根本原因。经历了亲身体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