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客观评价王莽这个人?
王莽,他的,西汉如何客观评价王莽这个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胡适就曾经评价王莽为“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他说:“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
然而,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王莽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进而树立自己作为王朝代替者的威信,巩固对社会的专制统治。
实际上,王莽的改革依据,在其预谋代汉时就可见一斑。
在朝野上下纷纷拥戴“安汉公”,人心思治、颂歌如云之际,篡汉条件已基本成熟。而深谙经史的王莽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效法远古传说中的禅让方式谋取政权,其借助神学,炮制了大量有关汉室当衰、新朝待起的天命舆论。
这直接反映了王莽的政治权谋,也客观印证了其所为“超出时代局限”的改革新制,不过是为了与宗舜代汉“相得益彰”的托古改制,复古之念总还是要高于革新之图的。
3.自古成王而败寇
如果用现代人的话来评价王莽,用“偏执狂”、“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矛盾综合体”等辞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他执意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但由于构想过于不切实际,引来朝野一片反对;推行五均六筦制度,与民争利,加剧官民矛盾;无视经济规律,屡次改革币制,改无定制,随意变更;对严尤等人的劝谏充耳不闻,实施种种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了匈奴、西域各国、西南夷各国的相继反叛,这直接导致了对外民族和山东义军处置顺序的失当,为亡国埋下祸根。
有人说,王莽的改革过于自我和唯心。新政的推行,不仅加速了王莽的灭亡,更在中国的历史上种下了大汉族主义的种子,随着民族矛盾的错综变化,战乱纷争贻害无穷。
然而笔者认为,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无论是真贼人还是背锅侠,王莽作为个体,自无法撼动历史之长河地滚滚东流。我们能做的,唯有以史为鉴,将历史的教训转化为发展的智慧,以指导我们的行事和做人。而这些智慧,才是“王莽”们给后世留下的真正的财富。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观点。
(节选自本人头条号文章,具体内容欢迎关注@二哥略知晓 )
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莽生性善良,孝顺父母,入朝为官以后经常关心百姓生活,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一些列举措让他在民间积攒下了很好的声誉。王莽上位以后推行新政,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推行土地、货币以及商业改革,不过改革过于急躁,不切实际,违背了现实规律。他外戚的身份篡位,为当时社会不能忍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能说王莽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而失败的代价就是他的生命。王莽虽出身于外戚家族,但自幼丧父,与其他恃贵而骄的王氏子弟不同,他恭俭爱人且勤劳好学,又拜儒学名家陈参为师,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后因其伯父王凤病重之时,王莽日夜照顾,使王凤深受感动,遂将王莽推荐给了朝廷,从此王莽凭借着自身圣人的光环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
西汉末期,人口不断增长与土地兼并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大量流民产生,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而西汉的今文经学不能解决当时的难题,所以王莽便想从古文经学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西汉打造成尧舜那样公天下的时代。
经历一番曲折后,王莽在举国臣民的拥护下代汉立新,然后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及改革的操之过急,导致天下更加混乱,然后天下群雄并起,一举灭亡了新朝,王莽惨死于乱军之中。
王莽的改革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勇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值得世人肯定,而且他的改革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教训,应当说王莽的改革对中华民族而言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改革创新之先锋模范,独树一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莽其实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的改革也是为了增强国力,为人民服务,只是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才没有成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太莽撞了,随便一撞就撞出来个新朝!因为太新潮,被另一个莽汉刘秀给推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