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虫叮木,表达了书法怎样的境界?
也是,印泥,书法如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虫叮木,表达了书法怎样的境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虫叮木,表达了书法怎样的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书法的功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最高境界,才能有这种笔法之态,就是笔法、墨法、速度的宗合表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有一个:用笔如“壁坼”。墙壁自然开裂之时,裂痕是无法判断的,而古人用笔也是如此,书写之前并没有刻意安排,而是写到哪里就是哪里,浑然天机,尽得风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人的书法理论中,经常会有“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虫叮木”等等形象化的阐述,还有各种各样类似的阐述诸如“千里阵云”、“万岁枯藤”也是耳熟能详。
那么我们在面对这些具有非常主观想象意味的形象化描述时,如何尽可能地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呢?
如果“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用以比喻笔画的形态,那“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虫叮木”则用以比喻笔画的肌理
我们知道,中国人无论对人、对物的审美评价,都是由外及里地深刻研判,譬如对人的外貌有非常玄奥的相面术,对人的内在性情、志向、品格等等更是要求甚高。再譬如国人崇玉,把玉质与人品联系起来,所谓玉有六德,温润细结凝腻对应人品的仁义礼智信勇。
书法也是一样,仅仅有“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的笔画外形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气质!即笔画的质地,因为它是平面的,也可叫“肌理”。
“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虫叮木”等笔画肌理,为的是表达书法“朴拙”的审美境界。
从这几个形象的比喻可以看出,这些肌理都是自然形成,绝无人为造作,也就是说,尽管书法线条的形态完全由书写者控制,是做作的;那书法笔画的肌理感,无论如何应该出于自然天成,这样才符合古人“天人合一”的中道思想。
从审美角度看,我们的本土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就专门强调了“返璞归真”的道和理;明代大书法家傅山也有类似的论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并以此审美论点影响了中国书学几千年。
书法,无论古今,一直是饱学之士的爱好,充满文人趣味和朴拙的审美价值观。他们在作书时,追求“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虫叮木”等笔画自然古拙的肌理感,其实是在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天人合一的艺术之最高境界,也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总结的人生的最高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屋漏痕,锥画沙之类的比喻,无非强调的是用笔的质量,也就是线条的质量。线条扁平轻薄,一笔直过就没有艺术张力和质感。这不仅需要在勤学苦练中感受笔触的微妙变化,还需有很好的控笔能力,入得纸还需提的起,走的急还需留的住,当然还需要多读书提高审美眼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屋漏痕是指墨随锋注入纸中时须运笔时调正笔锋使其中锋引墨入纸,锥画沙是指笔蜂在运笔时起笔收笔如维子一样保持挺直,印印泥是指墨线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如印印泥一样嵌入纸中(印是汉唐的印及铁线篆)。总之都是中锋用笔的表述。虫叮木没听说过,提问者想把假的充进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卫夫人论书法,千里阵云、万岁枯藤到所谓屋漏痕,都推崇一种自然之态,克服人为雕琢的痕迹,赋予作品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这就仿佛说鬼斧神工,让人不相信这是人能写出来的,而是大自然一点一点生长,甚至万年才生长出来的。举另一个例子吧,做家具要用木材,那么什么样的木材才是真正的好木材呢?它是树木被砍下来,在自然环境当中经历了充分的风吹日晒雨淋,整个结构彻底松弛下来,不互相角力纠结。书法同样,追求的也是彻底松弛之下的线条表达。电视剧《霍元甲》里说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放在书法中,很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