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郑板桥的书法与文学,哪个成就最大?为什么?
郑板桥,书法,他的郑板桥的书法与文学,哪个成就最大?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郑板桥的书法与文学,哪个成就最大?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回答这个问题:
郑板桥的书法和文学各有所长,但若要论高低和成就,笔者认为郑板桥要在书法上略胜一筹。原因如下:
一、 虽然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但还是偏“书”多一点。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他的很多思想都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当中,如“难得糊涂”,并用小字解释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是接地气的,所以书法作品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而"吃亏是福"这幅字更多的是体现平安的心态,因而他的小字解释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说明郑板桥用书法与官府和民众沟通得多一点,或嘲讽、或同情、或呼吁以及喜怒哀乐都在他的字里行间中。
二、 创立了“六分半书”。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所以康有为对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有一个精妙的评论,他说::乾隆之世,巳厌旧学。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变则通,通则顺,郑板桥就是善用这个变,就把它变成了“六分半”。
三、 郑板桥的文学和绘画也有独到之处。
郑板桥既然被称为“诗书画”三绝,那么除书法之外,其诗和画在当时也算是一绝。其有名的诗有《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可以称得上千古名句。还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这首诗中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老让人们想起。著有《郑板桥集》。画以兰、竹、石为主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
相比较而然,郑板桥的书法成就要略胜一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常用“难得糊涂”,郑板桥文学了得,他的清高,把竹子画出竹仙,青色挺拔、、等等情灌竹心。
一眼就看出,郑板桥是绝对大才子、真正的,“冰心在玉壶”。了不起的怪才。书法与文学都是齐冠。
我们没有资格去评比。
回答完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说郑板桥这三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画竹子很有名的那个人,然后就是那幅连小摊子都卖的“难得糊涂”。
郑板桥号称是“诗、书、画”三绝,而且诗多是题画诗,可以说三者是分不开的。如果非要分出个主次来,我认为是书法高于文学,原因如下: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现在我们称为“扬州画派”,说明他是以书画出名的。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他那幅著名的《难得糊涂》,字体怪怪的,叫“板桥体”。其实郑板桥早年书学欧阳询,字体工整瘦劲。中年以后,他以“六分半”隶书,杂入楷、行、草、篆,创造了“板桥体”,独树一帜。
文学上,他著有《郑板桥集》。很多有名的诗句出自他手,“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虽然如此,仍不及书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书法只是表现文学思想的一种手法。二:书法乃是小道,文学修养更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肯定是书法,文学上还没见他有什么代表作,他的六分半书法不错的。
上一篇:你能根据一条跟帖判断出发帖的人是怎样一个人吗?可以打几个比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