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父母的权威感是如何丧失的?
孩子,父母,权威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父母的权威感是如何丧失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多表扬孩子。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我管不住我孩子”这样的话了。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要想法找孩子优点放大说:今天孩子又听我话了!时间一长,孩子就真听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情萌萌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曦元老师认为首先要明白父母的权威感是怎么建立的,如果权威感从最初就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说没有建立好,随着孩子长大,是非观慢慢形成后,父母那点本不牢固的权威感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要在孩子心理建立起权威感,作为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父母要积极乐观,心胸豁达,给孩子传递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作为父母,无论是面对社会现象还是生活琐事,都要以公正心做出客观评价,面对困难不发牢骚,不颓废,积极应对,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一种乐观、豁达、坚韧、执着的品质,试想,当一个孩子在父母身上能看到这么多优秀品质时,父母在孩子心里还会失去权威感吗?
二、父母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在孩子心里建立起信任感。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轻易不要许诺,许诺了就要履行承诺。有很多年轻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常常承诺,快点写,写完了给你看电视,孩子很快写完了,父母却觉得时间太早,看电视太可惜了,就在孩子完成的作业里故意挑点毛病,找个借口让孩子再写一套卷子,这时候孩子虽然满心不高兴,可是畏于父母只能噘着嘴写卷子。长此以往,孩子不再信任父母,当他长大了,敢于反抗了,自然不会再听父母的话。
三、父母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父母是孩子言行的引导者,思想的构建者,更应该是心灵的倾听者。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能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不能为了不失权威而经常用命令,指责甚至打骂来教育孩子,要视孩子为平等的人,给孩子表达思想,提出建议的机会,面对问题,父母和孩子要商量解决,让孩子的思想言行得到充分的尊重,试想,一个在父母那里不压抑,总是能释放心声的孩子,又怎能对父母失去信任感和依赖感?父母的权威感又怎能消失?
总之,孩子不听话了,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没有找到跟孩子沟通的最好办法,没有在孩子心里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当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尊重、依赖,父母的权威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的权威分成内在权威和外在权威。内在权威就是父母做好自己,对孩子有赏识,有尊重,孩子信任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愿意合作。外在权威是父母用大人的权利压制孩子,当然会遭到孩子的抗拒。其实听话代表孩子认同你,愿意干,不听话代表孩子不认同你的观点,很多时候,反过来想想,难道大人都是对的吗?很多时候,大人其实都是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我注意到您用权威来教育孩子,我首先想了解一下,这孩子是亲生的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操控,就没有叛逆。父母越是想要用“权威”控制孩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具体表现也就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明显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的思想是不成熟,需要“听话”,更需要尊重父母的“权威”。
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有一种感觉,孩子真的是越长大越不听话,无论怎么说都没用。但是,家长们却往往忘记了反思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真正的原因。父母们已经习惯了用大人的角色去和孩子交流。父母常见的几种错误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太啰嗦。父母总担心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对于一些要求总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讲,生怕孩子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事情等等,却忘记了尝试着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
管的太严不愿意放手。作为家长,父母们恨不得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插手干预,因为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太小,自己很难独立做好一件事。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自己也是不得不管的严格一些。
拒绝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好奇心有可能会将孩子引导到不好的一面。于是,家长们往往会第一时间选择拒绝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这样做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家长们越是禁止,孩子想要突破禁区的好奇心反而越重,所谓的反抗行为就会越来越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