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感觉语文越来越难,孩子压力越来越大!真心疼孩子这么累,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语文,家长现在感觉语文越来越难,孩子压力越来越大!真心疼孩子这么累,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觉得难,别人也觉得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文并不是越来越难,而是越来越综合,越来越要求具备处理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基础,方法,能力思维缺一不可!
单纯的背就得分是不可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阅读。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信心,你都觉得难了,孩子怎么会不觉得难呢。觉得难了后,大人会怎么想?开始找各种理由觉得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时代,语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学科;当了语文老师,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在年级始终名列前茅;作为家长,我的孩子正兴味盎然地吃着文字饭。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长不要有畏难情绪。大人嘴里喊着“语文真难啊!语文学不好就像我,我那时候语文成绩就是狗屎……”,这样的情绪传达到孩子那儿,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既然爸妈都认为难,我学不好很合理了。
语文难在哪里?拼音、字词积累和背诵这些基础的内容,并没有什么难度,勤加练习,都是可以掌握的。
想学好语文,大量的阅读不可少。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经典书目之外,我更希望孩子顺着自己的兴趣去读。内容方面,家长大体上把把关,过滤掉三观不正的即可。让学生有兴趣读下去,比读不读经典更重要。像我,当了几十年老师,《西游记》楞是看不下去,但也没妨碍我做一个还不错的语文老师。
美食家的鉴别能力,也是乱七八糟一通吃,才练出来的。吃的杂些,营养才均衡;吃得多了,自然品得出什么是美味。
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要说,生活和语文教育也是一个东西。
没有对生活的体察,是学不好语文的。这也是现在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坐在书斋里听说读写,只是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学好语文,必须到生活中去,走亲访友,野炊,研学,看电影,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凡所能做,无不可尝试。
生活的广阔,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了他们的思考机会,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既决定了他语文素材库的丰盈度,更是他们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庐山“瀑布挂前川”,作者不到现场,不是“遥看”的视角,怎么会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体验?
有没有生活,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迥乎不同。
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学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时,光着脊背的父亲,在烈日下挥镰割麦的情景轰然而出。赤膊,因为热,更因为不舍得衣服。他的颈背部已经黑红一片,汗珠像雨后荷叶上的水珠,颤抖着,滴落……“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我理解了农民的苦难。
劳动锻炼,是体验生活,那些游戏何尝不是呢?以前我在乡村学校任教。校园里,夏天雨后的操场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他们埋头蹲在地上,或三五成堆,或独自行动。你一定好奇这似火骄阳下,孩子们在寻宝吗?他们是在钓虫。工具是一根细细的茅草,找到一个洞,小心翼翼伸进去。等待,考验的是耐心。眼皮底下,一只不知名的小虫探头探脑顺着茅草,出!来!了!惊不惊喜!激不激动!
观不同的景,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生活的积累,就是体验的积累,就是语文素养的积累,有了它们,语文不难。今天的学生,大人以保护为名,剥夺了他们太多阅读生活的机会。
广泛的阅读书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规范的表达;阅读生活,让他们体验世间万物的逻辑。有了丰富的积累,表达是呼之欲出的事情。
从一年级起,不妨让孩子进行写话练习。鼓励为主,重要的是兴趣,着重的是培养表达的习惯。日积月累,书面的表达会像说话一样自然。
自信一点,走进生活,语文也可以不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名师联合主讲,与课文教材同步,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语文视频全部在这里,别无分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有人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不婚,房子还会是刚需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