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天官赐福》谢怜到白无相之间的距离,只是“渊中人得一雨中笠”吗?
花城,雨中,太子《天官赐福》谢怜到白无相之间的距离,只是“渊中人得一雨中笠”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天官赐福》谢怜到白无相之间的距离,只是“渊中人得一雨中笠”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俩的距离,在现实中,相当于人在绝望时有没有人拉你一把。当你在绝望时有人拉你一把,你觉得世界都是美好的,你没有被世界抛弃,感觉到世间的温暖。相反如果没有人拉你一把,你觉得世界对你而言没有什么意义,你感觉不到人情温暖,会感觉到世间的冷酷无情,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会走向极端,善恶一瞬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渊中人得一雨中笠契机,谢怜得到了雨中笠所以他功德圆满,君吾没有得到过雨中笠所以成了白无相。然事实的根本不在于雨中笠,而在于渊中人,这才是谢怜和君吾最本质的差别。
渊中人
君吾在人间时是万人敬仰的乌庸太子,君吾和谢怜一样都出身皇族,贵为太子。
虽然人生来头类似,但对事物的态度和观念存在很大的区别。
【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乌庸太子后半期的人生只能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乌庸国灭,他又感染了人面疫,子民已经不相信他,乌庸太子也没办法扭转局面,最受打击的是身边所有人都离开了他,而促使他们离开的原因就在乌庸太子自己。
谢怜也因为无能为力而感到挫败和痛苦,也因为身边所有人都离自己而去而自暴自弃,但是,谢怜心在桃源的信念没有变,他没有像乌庸太子那样选择极端,而是给自己一个借口,得一雨中笠就放弃无间。
以谢怜的性情,即使没有雨中笠他也不会对永安国下死手,更不会堕落到底,因为谢怜从小的志愿是我要拯救苍生,从他三天三夜躺在地上可以看出,他需要勇气,不是堕落成魔的勇气,而是世间还有值得相信善良的勇气。雨中笠无疑给了谢怜这个勇气,如果谢怜没有这个勇气,他也不会躺三天,早就带着怨灵人面疫杀进永安国了。
雨中笠
大家都认为谢怜有花城所以没有成为另一个乌庸太子。
诚然谢怜的确拥有花城的守护,不过在谢怜那八百年孤独的岁月里,花城也不在他身边,且仙乐国灭时,花城还小,唯一能做的就是跟随谢怜左右。
乌庸同样拥有这样待遇,他的“花城”就是国师。国师在乌庸太子最难过最痛苦那段日子始终跟随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后来乌庸放弃了自己,放弃了当人,国师原本是想拉乌庸一把,可惜乌庸不是谢怜,国师最终离他而去,乌庸彻底黑化。
如果把花城和国师分别比作谢怜和乌庸的雨中笠,无疑谢怜是幸运的,因为他善良,他坚持,他得到了两顶雨中笠,一顶是花城无条件无疑虑的相信与爱慕,另一顶则来自路人(代表百姓)的雨中笠,就是这无意之举,谢怜心中还是相信世间存有善良,人间还有美好,善良应该被好好对待。
所以,综合来说,君吾和谢怜本质的差距还是心在哪里的差距,因为君吾没有被善待过,所以他觉得世间本恶,也因为谢怜天生善良,心中始终相信世间美好,所以他得到了两顶雨中笠,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谢怜在一念桥对君吾说出那句身在无间,心在桃源的话后,君吾会盯上谢怜的原因。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官赐福》谢怜到白无相之间的距离就差
“渊中人得一雨中笠”吗?
首先我觉得不是,当时谢怜要发动“人面疫”,一切都准备好了,可是谢怜还要再等三天,其实他是犹豫的,或许他根本不想发动,他身插一把剑躺在地上,等一人为他拔剑,后来有一人经过,把自己的斗笠盖在他身上,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使谢怜打败了白无相!“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他做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宫赐福》第196章"渊中人得一雨中签"是这样的:当时谢怜已将自己用剑自伤,白无相想趁此灭他。吉人天相,最后终于等到一个籴米的人来解围。那个人头戴斗笠,背一筐米,时正下雨,一不小心,踢到谢怜身边。最后,那人送谢怜一斗笠,将谢怜拉起来在謝背后拍两巴掌说,你回家,你父母在等你啊。
所以,他与白无相的距离,来自背后两巴掌的作用。那籴米人应该是神武大帝,他来搭救谢怜的。
不知是否正确,请同道中人指正!
谢谢再次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差距就是谢怜一直有自己的准则,并且坚信,身在无间心在桃源,有一个至死不渝忠贞不二的信徒,而君吾被世人放弃了,也放弃了世人
上一篇:什么样的美女才算得上闭月羞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