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山东烟台射杀的“海神”,真的是蛟龙吗?
鲸鱼,始皇,蛟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山东烟台射杀的“海神”,真的是蛟龙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烟台海上发现的“海神”,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其状如鱼。大如山。
手下负责占梦的方士对秦始皇说:不是人身形象的“海神”是妖神,是来阻拦您的。
一心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当然是大怒,命令军队抬来连发强弩,射死大鱼,亲自砍下大鱼的头。宣称自己射杀了阻路的海神。一是给自己增加底气,另一个方面当然是让手下人相信他,连海神都能射杀,是有上天保佑的人:你们放心大胆的出海去寻神药吧!
根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描述,个人认为那就是一头搁浅的鲸鱼。因为没搁浅的鲸鱼会在那里“阻拦”秦始皇的船队吗?见到船队应该早就游走了吧?那时候的船比现在慢多了吧。后来又有多个版本描述秦始皇射杀的“海神”,膏如九倾!只有鲸鱼符合这个其大如山。膏如九倾的特征。鲸鱼的脂肪多,“膏”其实就是鲸鱼的脂肪。
民间有一种传说:秦始皇射杀了“海神”,一下子得了暴病,卧床不起,医治无果而病终。而徐福率领军士,带上八百童男童女,从烟台向东航行,在蓬莱岛上休息整顿,留下一部分人,又继续东渡,找到一大型海岛,由于害怕秦始皇降罪,就在岛上安顿下来,不敢再回大陆,而是在岛上自立为王,就是现在的日本岛。正因为如此,日本的文字才由汉字演变而来,就是现在,日本文字也大部分是汉字。又由于近亲结婚,没有选择的条件,才长不高,罗圈腿多。民间传说而已,听听就好,不喜勿喷。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的大鱼,应该是鲸鱼。
有朋友就要问了,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动辄几十吨,古人是如何射杀鲸鱼的呢?根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商朝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捕猎鲸鱼的技术。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大型床弩已经研制成功。这种弩一般用于攻城作战,可以摧毁大型目标。到了海上,这种重弩便成为射杀鲸鱼最好的武器。在工匠们的改造下,这种连弩甚至可以连发。可以说,这种连弩正是近代捕鲸炮的雏形。
在古代,鲸鱼浑身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鲸鱼骨可以做装饰品,而它们的脂肪更是上好的燃料。《水经注· 渭水下》曾记载,在秦始皇陵中,曾有一种可以燃烧很久的长明灯:
“以人鱼膏为灯烛, 取其不灭者久之”。
这里所谓的人鱼膏,也就是鲸鱼的脂肪。鲸鱼脂肪不仅烧得久,而且无色无味,远胜于柴火煤油,因此价格也非常昂贵。
中国海洋史比较确切的取鲸鱼脂肪作照明燃料成为经济生活重要内容的记载, 可能始自明代。骆国和《湛江鲸鱼史话》说:
“自明朝起, 雷州府的捕鲸已远近闻名。鲸鱼脂肪非常丰富, 厚达十几至几十厘米, 渔民很早已会用鲸脂制油, 作为渔业实物税, 向朝廷进贡。古时没有煤油, 用鲸油点灯照明, 无烟无臭耐用, 是宫廷最为欢迎的贡品。据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 , 雷州府进贡鲸油就有3184市斤28市两4市钱, 首推遂溪进贡最多。”
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广东沿海的捕鲸业进入鼎盛时期,每天都有百余艘捕鲸船游弋于海上,鲸鱼捕捞量大大增加,因此鲸鱼油也由此进入寻常百姓家。
因此秦始皇所射杀的大鱼,应该是鲸鱼无疑了。这条大鲸鱼死后,它的脂肪或许真成为秦始皇陵中长明灯的燃料。若要验证笔者的猜想,或许只能在有朝一日,打开秦始皇陵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射杀的所谓海神,大概率是鲸鱼。
为何说是大概率而不是一定呢?原因就是蛟龙的存在。
前面很多回答要么说是鲸鱼,要么说是鲨鱼,这都无可厚非。但是因此就否认蛟龙的存在,这也同样不妥。为何这么说呢?
中国的历史中,关于龙的传说很多。然而所有的龙我们至今都没有见过,仅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之中。那么这些真龙蛟龙等动物是不是真的存在?难道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我国古代有一部奇书《山海经》。其中记载了很多奇怪的生物。而这些生物,现在已经有很多已经证实存在。由此,我们才知道,原来一直认为是神话传说的《山海经》,原来不过是类似于当下动植物字典之类的工具书。里面所记载的生物,在历史上都是切实存在过得。
要知道,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早已经缺失了很多,有人猜测,是否等挖掘了秦始皇的古墓,能有完本的《山海经》再现于世。
那么蛟龙呢?是否也曾存在,而如今只是灭绝而已呢?有很大可能。
再者,我们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龙被认为是唯一虚幻的生物。为何其余生物都是实实在在,而非要加上一个虚幻的生物呢?这很值得商榷。
那么抛却这些不谈,我们来看一下秦始皇当时射杀之物。
在典籍中有这样的记载:“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意思是,水神以大雨或者蛟龙为斥候。
大鱼自然多了去了,无论是鲨鱼还是鲸鱼,都可以称呼的上一声大。那么蛟龙如若是臆想之物,那就没有必要放在这里。同样既然放在这里,也就证明其是事实存在。
当然,为何这里又说大概率是鲸鱼呢?
清代谢景谟在《吊始皇芝罘射鱼》一诗中,对当时的场景作了这样的描写: ……
钲铙一震山灵动,
精骑四绕列熊罴,
强弩况响苍岩里,
劈破黄卫羽箭驰,
却制长鲸如白小,
威行水国倍神怡。
……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要知道谢景谟是清朝人,距离秦朝已经上千年的时间,他和我们一样同样无法得知当时具体的情况如何。只是,我们现在根据其体型推断,是鲸鱼的可能性更大而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