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文章,自己的,也是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像是很多人识字不多可以成为很不错的作家,不少文学博士写作能力平平一样,博士识字很多,但是没有那个思维,所以也写不出来。况且是,正常的好文章 也用不到多少字,就像《红楼梦》,真正的生僻字也不多。
有的人,经历多,见识多,思考多,善构思,有思想,有故事,不写也能讲出来,讲出来,稍微一整理就是好文章。
古代笑话:
一个秀才做文章,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句,一旁怀孕的妻子说:难道你做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你生孩子不难,肚里有。我做文章难,是因为肚里没有。
这里的肚里没有,说的就是脑子里没有“思维”,这里的思维指的是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故事。
还是讲个故事吧。
这故事是很著名的佛教故事。
说的是禅宗慧能的故事。
佛教的禅宗是达摩师祖传入中国的,一代一代传下去,传到五祖的时候,五祖在黄梅东山寺修行。五祖弘仁准备把衣钵再传下去,寺中弟子很多,他想看看弟子们对于佛法禅理的修持程度,就让弟子们做偈呈验。就是写一下心得体会。座中弟子神秀比较出色,他写一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
有个僧人叫慧能,是南方人,不识字,喜欢佛法禅理。千里遥远来跟弘忍学法,弘忍让他干些粗活在碓房间,闻和尚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自己不识字,就请人写在壁上。偈云: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和尚们见此偈,都很惊异。
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
从此,慧能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传人,史称六祖。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慧能不会写字,却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原因是什么?
原因在于:虽然他不会写字,但是他有很好的思维。相对于思维来讲,文字功夫是很简单的事情。
很多很好的文章,都是不识字的人写的。
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就是荷马“写”的,他是盲人,看不见,不能写字,但是,他能唱出来,其他人听了记下来便是。
中国的《诗经》,“国风”部分也是盲人从各地采集来,再到京城唱出来,有专人整理出来的。
现代作家里面也有类似的故事。
这里要说的是,思维和文字孰轻孰重的问题。
或许,还会有朋友疑惑;这么短的东西算不算文章?
算。
《诗经》里的文章比这还短。
很长时间里,二十个字一篇的文章流传很广,直到今天,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
延伸一下,什么叫文章?
关于文章的概念表述有很多,我比较赞同国家考试委员会对文章下的一个定义:
文章,就是用文字表达思维。
反过来,凡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产物,都可以叫做文章。
常见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是文章。
说明书,语文课文,数学教材,外语教材,科技论文等也是文章。
介绍信,通知书,借条,药方,小广告,短信之类的东西也是文章。
原因很简单,它们是用文字表达思维。
先说到这里吧。以后慢慢详细说吧。
先从谈恋爱说起吧。
表达爱情的方式有很多,大致不外乎三类;
上来就抱:一句话没有,上来就抱。成不成看造化,看天气,看对方心情,看周围环境。
直接说:我爱你。-------当然抽不抽你看女孩的心情。爱不爱你也看女孩的心情。
写情书:连篇累牍地写一些很肉麻很不要脸的话。这个办法比较安全。对方拒绝也不至于难看,更谈不上被抽或者被啐一口。
这是思维表达的三种方式:动作,语言,文字。
我说的重点不是谈恋爱的事情,谈恋爱比这简单或者复杂得多,我要说的是,文章的产生。
人有思维,如何表达思维?
在没有语言以前,怎么表达?
社会学家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似乎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其实不然。蚂蚁没有语言,但是,它知道看到前面有只虫子,它会用触角告知同伴,让同伴和它一起,去把虫子搬回洞来。这算不算思维?算不算思维的表达?
人类也一样,在没有语言以前,要表达思维也是用动作,用肢体语言。
相熟的人一起去捕鱼,去狩猎,去采集,需要协调,表达欢悦,都要用动作表达。
最强烈的动作表达的方式就是舞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今天,人类的有声语言表达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人类还是借助动作语言,因为动作表达比有声语言表达更加真实,自然,和强烈。
比如,气得直跺脚,高兴得合不拢嘴,情到深处的拥抱,都是因为有声语言表达不如肢体语言直接和畅快,包括肢体冲突,也是肢体语言表达的需要。不然就觉得不畅快。
打架,是很强烈的动作语言表达。和恋爱时拥抱是一个道理。
今天,人类在某些领域依旧使用动作来表达思维,像交警的手势,篮球裁判的手势,突击队员的手势交流,乃至手语。这都是动作表达思维的方式。
动作语言产生以后,人们也渐渐地发现了它的不足:耽误劳作,还需要在有光线的情况下,就是要让对方看得见,才能进行交流。逐渐地,有声语言产生了,它克服了动作表达的不足,可以比较便捷地表达,腾出了手脚,不耽误劳作,可以再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很便利的交流。
有声语言发展很快,越来越普及。但是,人们又发现了有声语言的不足:传播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
于是,文字因运而生了。
文字,是语言的固化,就是“凝固的语言”,可以手持,可以“拿”语言让他传播的更远,无论时间和空间。
让语言凝固的方式很多,比如录音也是。但是,在那个时期,人们也只能做的就是符号代替,把听得见音节转化成看得见的字符,阅读时,把字符还原成音节,这就是文字。
文字产生以后,表达思维就可以用文字了。
用文字表达思维就是写文章。
不论长短。
洋洋万言是文章,三言两语也是文章,甚至一句话也能成文章。只要是用文字表达的,完整地一个思维就是文章。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现在能发现到的比较早的汉语散文,是《腊辞》,只有八个字,完整地表现古人狩猎的情景:砍下竹子,绑上绳子,弹起土块,去打兔子。
八个字也是文章。
十六个字也是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十个字也是文章:春眠不觉晓。。。。
几十万字也是文章,小说《红楼梦》。
至于文章的题目要求等,那都是后来的事情。
最早的文章没有题目。题,最早的意思就是额头,目,就是眼睛。题目,就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原来,当把很多文章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题目不容易区分和查找,于是就把它的开头部分拿出来,以示区别,比如《诗经》里的诗,《关雎》,用的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里的开头部分,《伐檀》,用的是“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也是开头部分,《硕鼠》,开头一句就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上一篇: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小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