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的万历到底算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万历,昏君,皇帝明朝的万历到底算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朝的万历到底算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事求是地讲,万历皇帝并非什么明君圣主,但也不能简单用昏君和明君来概括他。朱翊钧在位48年,既有“万历中兴”,也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创造了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录。我们应当客观的去看待他。
一、在位期间,经济繁荣
许多人都会说,万历皇帝广用矿监,搜刮搜刮矿税、商税上交内帑,供他享乐,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要看到,万历皇帝的内帑也有不少用在了对外战争上面。之所以采取矿监的办法,是为了和文官集团做抗争,在当时的背景下,文官不仅仅要操心国事,还要操心皇帝的家事。对皇帝的一切开支用度,都有进行劝阻,在花钱方面,皇帝甚至连一个富商都不如。在此情况下,皇帝只能用征收矿税来满足自己。
如果一个人花起钱来,不受约束,他会有贪财的概念吗?而万历皇帝呢,花钱动辄受到约束,不能想消费就消费什么,想挥霍什么就挥霍什么,因此才能产生贪财心理。
而且在万历期间,矿税征收等,并没有波及到普通百姓,明朝商业经济繁荣。有诗为证: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黄鸡突嘴啄花虫,狼藉当街白如玉。市桥灯火五更风,牙侩肩摩大道中。
可见,朝廷之内的斗争并没有波及到民间。
二、虽然奢侈,但比不上退位的溥仪
万历皇帝,虽然在明朝皇帝当中算是奢侈的,但在饮食上却还不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宝日堂杂钞》记载万历三十九年正月的宫廷膳食,包括整个宫廷所有人员(皇帝、后妃、宫女太监以及其他人员如“外廷入内工作的翰林院官、文华殿官、医官、教习官、起居注官、兵部主事等)共计花费12226.76两,平均每天为421两。
而反观退位的溥仪,《宣统七年放过款项及近三年比较》记载:民国四年的开支竟达二百七十九万余两。
一个在位的皇帝,一个是退位后的皇帝,花费之差距,就可以看出来,万历的奢侈跟溥仪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结语:
只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下,万历皇帝的生平,在位期间,虽然不上朝,却能够在幕后操控着帝国,“三大征”巩固了疆土。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万历倦理朝政使明朝步入了下滑轨道。无论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万历已经作古,我们应当从其身上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是应该仅仅局限于他是明君还是昏君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明君、庸君、昏君,是我们对古代封建君主一生政治表现与作为的总体概括。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庸君”中的“庸”并非贬义而是中性,意为“平凡”。
还有一种说法为“暴君”,但这个词无法评价君主的政治能力与表现,明君昏君中皆有暴君,如果说“暴君”是贬义词,那与其对应的“仁君”中也不乏昏庸无道者。
所以概括封建帝王,大体可归为“明、庸、昏”三类。
什么是明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清圣祖就是中华历史上一等一的明君圣祖。
什么是庸君?“资质中流,恪尽职守”,很多人认为只要不是明君或昏君都是庸君,其实非也,以“君”这个定义来讲,但凡没有做到“恪尽职守”,做到一个封建帝王该做的程序化职责,纵使天纵英才也是昏君,无非是大昏和小昏的区别罢了。“资质中流”比比皆是,“恪尽职守”则会刷掉很大一批。举个例子,崇祯和道光是明清二朝中坐实了庸君的两位皇帝,这两位和定义的昏君相比,皆是劳模,恪尽职守没的说。崇祯接手了奇葩父祖正德、嘉靖、万历、天启一脉相承打造的烂摊子,虽已竭尽所能却依然没能把大明从濒危线上拉下来,竭尽所能体现了他的“恪尽职守”,指挥上的昏招频出印证了崇祯帝的“资质中流”,为什么不是“下流”?明末东亚大陆的复杂程度拉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来做皇帝也是崇祯这水平,“下流”基本就是晋惠帝“何不食肉糜”那种表现了。再说道光,任期内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又是著名的“节俭皇帝”,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无奈甘于守成看不清世界大势,内不思改革,外不思图强,硬生生地做了明君事(禁鸦片)却有了昏君果(签条约)实属可怜。以上二位就是典型的庸君。
什么是昏君?“放纵无度,自甘堕落”,两晋南北朝就特别盛产昏君,如题提及的明万历帝则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昏君。
理由有三
一、沉湎酒色,自甘堕落
万历帝十岁登基,而史书记载他“万历十四年”即二十四岁就开始沉湎酒色了,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皆酒色之徒,康熙帝有几十个子女,汉武帝甚至有“不可一日无妇人”的记载,可以上三位的酒色之名多是在中老年时形成,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时期,他们都是在意气风发,主动且开拓进取地干事业,忙着解决问题,忙着扫荡敌对势力,为王朝命运殚精竭虑。再看万历帝,虽说也有“三大征”的高光时刻,但本质是无奈的被动处理,朕给你钱,你去打,不与大臣将领见面,所有旨意均在深宫内以谕旨形式发派,帝国命运形同儿戏,实似摸奖,依托着帝国最后一点国力与运气维持了大明最后的脸面,也耗尽了国库最后一点积蓄。明昏之别,高下立判。
二、龙御深宫,不思进取
有人说万历帝几十年不上朝是因争国本事和大臣赌气,又有说法是脚不好不方便,其实这些都是借口。争国本和上朝有何冲突,耽误皇帝坐朝听政了?腿脚好的时候不也是太监抬着上朝吗,作为帝国掌权者脑子好耳朵好嘴好就够了。三十年不上朝本身就是懒政怠政的体现,作为一个皇帝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不爱这一行可以划水,可以敷衍,可是万历连最起码的形式都不愿意搞了这是昏到何种地步。年轻时不懂事还有张居正辅佐调教,成年了还长不大真的谁也没有办法了。
三、积贫积弊、坐大辽东
“明实亡于万历”,如果说“三大征”是国力与运气使然侥幸获胜,那么万历晚年与后金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之战”则是考验万历朝明帝国国力的试金石与万历皇帝一生政治修为的期末考试了,结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努尔哈赤用弯刀撕裂了虚假的强盛。国内积贫积弊生出了李自成,关外纵容绥靖养大了满人女真,一生消极怠工的万历皇帝用实际行动让自己成为了大明王朝覆灭的掘墓人。
上一篇:双十一快到了,你打算在网上,买个什么东西给亲人?是什么原因要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