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齐国,秦国,赵国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为何不借给赵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是,事实是残酷的,当其它五国相继倒下后,秦王政并没有停下他统一六国的脚步。虽然齐王建因阿谀秦国而享受了40多年的安宁日子,但是当他被迫向秦国投降的那一刻,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当初长平之战时齐大夫周子的劝谏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齐国不借粮给赵国,是综合历史、现实、未来的多种因素做出的决定。如果了解到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齐国的决定或许并非不妥。
乐毅伐齐既是齐国阴影,也使齐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率秦、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联军破齐都临淄,连克齐国七十三城。齐湣王仓皇逃到莒之后被楚将淖齿杀掉,王子法章继位为齐襄王,名将田单经过多年苦战才赶走侵略军,助襄王复国。
这段屈辱的历史给齐国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此后,齐国上下不愿在经历这种浩劫,齐国也很少再干预东方五国之事。这种对他国的失望、怨恨和提防使齐国不得不考虑是否要援助赵国。
更现实的考虑是,齐国经过乐毅的打击,尽管在齐襄王的经营下国力有所恢复,但总体上难以达到以前富强的程度。在秦赵的生死之战中,以任何形式援助其中一方都可能遭到另一方的报复。齐国自然是无力抵抗秦国的入侵的,因此选择中立、观望,是个不得罪双方、保全齐国国力的最好选择。
秦齐交好,齐国没有理由背叛秦国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任命魏人范睢为相。范睢向秦王提出了闻名历史的“远交近攻,与齐修好”之谋,即与遥远的齐国结盟,大举进攻邻近的魏、赵等国。
在此背景下,秦国主动接近齐国,齐秦交好。公元前266年,齐襄王尚在位。这位依靠田单复国的君王在战后与田单生隙,本身就不算一个中兴之君。其王后史氏(史称君王后)的外交倾向更是在秦国和其他五国间走钢丝(在她后来听政时可以看出来)。齐国最高统治者的能力和态度,加上秦国的示好,决定了齐国没有理由背叛秦国。
长平之战中,并非齐国一国处于观望态度
长平之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当时两个超级强国的争霸之战。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赵国出动四十余万大军,秦国更是“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将国家的未来赌了上去。因此胜方有极大可能一举摧毁本来极具竞争力的败方,从而称霸天下。
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曾派使者赴秦和谈。但秦王故意隆重接待赵使,既拖延了时间,又让别国在秦使臣一度认为秦赵关系缓和。试问谁在秦赵和好的前提下愿意为其中一方出兵助战呢?
同时,即便秦赵未和,贸然出兵也是极其危险的。对五国而言,两败俱伤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自己支持的一方战败,而敌方尚有余力,那无疑是自寻战事。对结局的不确定促使包括齐国的在内的一众国家不敢过早站队。
(齐襄王之子齐王建影视形象,他是长平之战时的齐王,但国政实际上由太后君王后处理)
但是,当胜负已定时,为了削弱胜方,其他国家显然不会允许败方灭亡。长平之战后魏楚合兵救赵的邯郸战役就是证明。
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齐国不救赵,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虑的。虽然站在我们后人的角度,任凭秦国壮大是齐国的败笔,但如果站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谁又敢保证不救赵是个错误的决定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有四:
一、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起到了作用。“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二、齐国对赵国有怨,魏国攻打赵国时,齐国派出孙膑围魏救赵,经过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打垮了魏国,使得赵国免于灭国,但是赵国却恩将仇报,参加五国伐齐,把齐国的钱粮珍宝洗劫一空。
三、五国伐齐,使得齐国元气大伤,无力救援。
四、齐想让赵与秦进一步消耗,想重复曾经围魏救韩的计策,让赵消耗殆尽,而秦也损失严重,自己坐收渔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秦军包围,粮草断绝,为了解除危机,赵国向齐国借粮,由于齐国与赵国之间的新仇旧恨,以及齐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拒绝了赵国的借粮请求。
周赧王五十三年,秦赵之间由于韩国上党郡的归属问题,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军事冲突,秦国大将白起用计谋将四十五万赵军包围在长平,并断绝了赵军的粮草供给。
长平之战
为了挽救长平战役的颓势,赵王向齐国借粮,以便供给长平四十五万赵军持续作战。但齐国权衡再三,拒绝了赵国的借粮请求。最终,赵国在长平的四十五万大军由于粮草断绝无法继续作战,全部向秦国投降,由于秦军也无法供给赵军俘虏粮食,秦军将赵军全部坑杀!
在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围,粮草断绝之际,面对赵惠文王的借粮请求,为什么齐国却拒绝了呢?
一、齐国曾经被赵国入侵,差点亡国,齐国无法释怀。
五国伐齐
在燕国的唆使下,战国七雄中得五国联合一起发动了对齐国的战争,这其中就有赵国的一份。更要紧的是,这五国联军的统帅乐毅就是赵国的赵王册封的。在乐毅的统领之下,五国联军击败齐国主力,连陷齐国七十二城,齐国几乎亡国,就剩下两座城池顽抗。虽然齐国最终绝地反击击败了燕国军队,夺回了所有失地,但这场战争对齐国的毁灭,齐国上上下下依然历历在目,无法忘却的。赵国作为五国攻齐的一份子,齐国是无法释怀的,五国攻齐的组织者之一的赵王厚着脸皮向齐国借粮,遭到齐国的断然拒绝,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