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孔子,理想,思想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德有智者不一定有机会,但一个君子不能因为没有机会就失去对自我本分的要求。这就是孔子的人生态度。多少年来,孔子都以这种态度过活,就算遇到再大的困厄,也从未放弃理想。生在一个“不仁”的时代,为求得一个改变时代风气的机会,孔子惶惶奔走,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列国周游,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施展政治抱负的对象。孔子的理想,我个人觉得,其实就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仁”,求得“他我”关系的和谐,求得依“仁”而实践的美好社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提问者的精心提问,感谢头条官方的信任,邀请小编回答这个热点的问题!小编先抛砖,目的是引各位的玉,欢迎各位也热心作答!
小编自小以来喜欢看书,喜欢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书籍,所以对于孔子还是有一点点的研究,当然比起那些专业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对于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小编以前思考的时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分享分享心得:
孔子的第一个理想是:“老有所养”,人人都会老。生死攸关。所以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是敏感和脆弱的,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家庭照顾。首先是物质关怀。对于老年人来说,旅游业无法承受旅行的负担,世界上也没有吃、喝、玩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材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从饮食入手,准备保暖的衣服、鞋帽,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方便老年人的生活设置,使老年人有物质保障,不愁生活,不愁休息。二是安慰老人。对于老年人来说,家人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多陪陪老人聊天,多关心老人的想法,用关爱来化解内心的孤独。
孔子的第二个理想是:“朋友信”,字面上讲,我们需要朋友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怎么能成为朋友呢?朋友首先是一种价值判断。如果有人品行不好,名声不好,人们往往会远离他们。即使是同事和邻居也不愿意承认他们是自己的朋友。他们更喜欢定义他们的工作关系-同事关系,居住地点关系-邻居,而不是称他们为朋友。问题是:如果你承认某人是你的朋友,你怎么可能不值得信任?这是因为人们虐待朋友,把他们从价值判断中分离出来,把他们变成一种利益关系。如果双方都能真诚相待,信守承诺,追求双赢,那才是最好的。我们最怕的是以朋友的名义谋取私利,透支朋友的信任,用自己的信用获取利益。这有点玩弄人,失去道德,这是不可取的。善恶终有报应。在你做之前,考虑一下你是否能承受相应的价格。更一般地说,我们不应该说我们是朋友,也就是说,我们是彼此比较熟悉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我们也要守信,不要对别人失去信心。至于别人怎么样,那是别人的事。关键是做我们该做的事,这是原则问题。
孔子的第三个理想是“少者应爱惜”。孔子并不是说年轻人应该记住他,永远想念他,或者吸引一群粉丝。“少珍惜”的理念是让年轻人有人生理想和社会希望。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理想是非常明确和具体的,当我们想到它们的时候,我们会高兴地跳起来。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理想开始变得模糊。到目前为止,生活的所有压力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站在更高的位置,停止谈论我们的理想,自满,并安慰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实用主义。于是我们开始走出童年的梦幻世界,褪去鲜艳的色彩,在平凡的世界里过平凡的生活,做一个平凡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子的理想是什么这个热点问题的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见的小伙伴欢迎下方留言,请不吝赐教,小编感激不尽,必定予以回复,谢谢各位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楼主好!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还没“理想”这个词,大约从宋朝理学派开始,才被使用,故话题就是“后人怎么评价孔子”的意思。史书通常从“孔子言语、孔子学生、儒家学派、社会影响”的四个角度论及此义,下面由此闲聊几句,供参考。
【1,孔子教语藏着“理想“】
直接记载孔子话语的史书很多,能发现他的理想是一个体系,内容丰富,严谨如网,没法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总评《诗经》时说的“思无邪”三字,其实就是总理想,儒家一切教义都从此流出,四书五经不出其右,后世人的所有领悟,都包含在里面。也就是说,孔子自己的修身语是最标准答案!
【2,学生著作里藏着对“孔子理想“的总结】
最明显的在《大学》中,常说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孔子理想;《礼记》讲的“大同社会”也是孔子理想。
【3,后世儒家各派提炼过“孔子理想“】
亚圣孟子认为,孔子理想集中体现在“思想与人格”的两个方面,“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爱人”与“仲尼小为已甚者”。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认为,“圣人作《春秋》,正欲褒善贬恶,示万世不易之法”,就是孔子理想。
明朝心学宗师王阳明认为,“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把“知心、知义“的知行合一作为孔子理想。
【4,儒家思想的济世效果能反映“孔子理想“】
此转当代学者的定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