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正确认识历史,清朝延续267年却沦为半殖民地,真不是自身原因吗?
清朝,中国,半殖民地正确认识历史,清朝延续267年却沦为半殖民地,真不是自身原因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正确认识历史,清朝延续267年却沦为半殖民地,真不是自身原因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人们心中对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有人将它批判的一无是处、有人将它吹捧到了天际。但我现在来谈下,清朝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这究竟是为何?
首先我们来说说我们心中的清朝:
1、清朝前中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人口、生产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开疆扩土,造就了一个1300万平方公里的偌大疆土(西藏、新疆、内外蒙古、台湾)。
2、清朝末期战争失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割地赔款、主权丧失、人民起义此起披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清朝才沦为半殖民地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从东北边境入主中原,缺乏足够自信。他没有自己的文化,一方面摧残中原文化来打击汉人的自信与荣光。比如:剃发易服、文字狱。
2、接受部分儒家思想,强调忠君思想,其他仁义礼智信全部消灭。通过编写四库全书,编撰、销毁了大量不利于其统治的书籍、打击对其不利的言论、压制民众的思想。
3、清朝统治的要素,是以于皇帝为代表的八旗政权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愚民政策,害怕民众接受先进的技术、思想。任何改革都是要触犯当权阶级的利益。
比如圣祖康熙爷,要说也是雄才大略,一代名主。懂数学、明白星象、懂科学、和西方传教士南怀仁接触先进科学技术,当时他为何不把这些发扬光大呢?就像彼得大帝一样,为何不呢?答案是不是他不懂,而是他不想,因为他知道,时代的进步会导致所谓的弓马骑射沦落,而真的走入依靠火器拼搏的时代,满族以百万人统计上亿汉族人,那是做梦。
怎么?没有昏君的时代能看不出自己的落后和世界的先进,这样说谁信?其实归根结底,清朝的落后,是必然的,是其自身的,将其自身的原因推到明朝和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文化身上,纯属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这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务,无论人,事,或是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站在清朝角度上,它延续这个王朝能达267年是正确的,站在民族利益上,它是错误的;它为王朝延续百年,但为民族发展回缩了百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从建全国性政权算起总共268年,从政这267年里换帝共计十二位,十二位帝王让清朝从盛极到中衰,只在一念之差。
清朝-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最高峰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自此中国最后一位封建王朝走入历史,大清的建立为中国版图起到了至关重要一环,从统一台湾,再到全国统一,可以说是该王朝做到了历代王朝都曾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在民族板块这里,清朝更是做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连新疆、西藏都被纳入版图,在领土主权这块尤为细腻,乾隆年间更是以统一多民族世界大国为目标,最高峰时清朝的领土可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可达太平洋,南临南沙群岛,其中包括50多个民族,在历史里,乃空前绝后。
(图:大清盛世版图)
康熙-成也盛世败也盛世
1662年,康熙帝玄烨即位,大清迈入盛世,南明时期由于反清势力甚多,导致藩王之乱,玄烨的领政不仅平定了三藩内乱,还陆续出条很多利国利民的举措,就拿圈地一事来讲,将地还给农民,从而避免了众多农民纳税不起卖儿鬻女这种惨事,大幅降低民变概率。
当然,这些还不算是盛世,之所以康熙在位成为盛世源于他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其一是让百姓受益,其二是让大清的各项技术产业得到有力发展,例如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以及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皆达到了历史最巅峰。
除开这些外,1685年康熙两度进攻来犯大清版图的俄军,还迫使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东部边界线,为中国版图得到有力确立。
(图:康熙年间耕织图)
前言是成盛世,下面谈一谈败盛世,何为败盛世?其因康熙治理的太好了,导致后续朝纲吏治松弛,贪污腐败极其严重,康熙治理期间,正式内乱之时,所以着重发力,而太平盛世后,反而形成了阶级矛盾。
雍正帝继位后,无事可做,他这一生未作出任何大事,但也没落下任何小事,除开训谕各级文武官员不得腐败,加强皇帝专制权力外,只能算是承前启后,但这些无功无过,为后来的大清埋下了很多隐患。
乾隆-沦为半殖民地的始点
1735年雍正帝病死后,乾隆继位,乾隆帝的从政让大清全盛极隆,但也成为了半殖民地的起始点,他的在位,为巩固中国统一思想,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也因严厉控制思想,而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
任何朝代都有焚书改史的劣迹,一代朝代一代皇,每个朝代最怕的就是起义,在民间禁书、禁武,不让民启智弄武,是怕这类人谋反,这是每个朝代的共识,在乾隆这,乾隆为编纂《四库全书》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用了整整十年,这十年,焚书不计其数。
在乾隆时期,正直西方传教与中国文化交织,然而,大清却在国际接壤里,封闭国门,封闭思想,封闭文化交流,这也是后续18世纪末,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与乾隆帝交流后不欢而散,认为清朝已经衰落。
(图:外使与清官同桌图)
一个民族的落后,往往就是从文化开始,一个国家文化底蕴有多高,即代表它在厚积薄发上有多高,大清在思想上统一了,但,思想被局限后,犹如关进了一座囚牢,清朝末年,由于政治日渐腐败,鸦片走私严重,大清正式迈入封建破除之际,皇权君主制即将告别。
特别是慈禧掌权后,不仅腐败严重,连慈禧自身都奢侈过度,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一心只为大清朝,一心只为皇权君主制,而不为民族利益着想。
虽说慈禧让大清延续了几十年,但这些延续还不如不延续,为延续大清朝,让民族回缩几十年,孰轻孰重。
极盛时期的大清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末年晚清时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从乾隆盛世到晚清慈禧,可见这些不平等卖土条约多不齿。
任何不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压制民启智的统治都是错误的,唯有让民族主义得以强盛,国家方才能强盛,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延续267年却沦为半殖民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