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诗七绝第三句,为什么不能押韵,作为自写诗,句句押韵会被人嘲笑吗?
押韵,都是,也是唐诗七绝第三句,为什么不能押韵,作为自写诗,句句押韵会被人嘲笑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唐诗七绝第三句,为什么不能押韵,作为自写诗,句句押韵会被人嘲笑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唐诗七绝第三句,为什么不能押韵,作为自写诗,句句押韵会被人嘲笑吗?
前言
唐诗七绝,有古体有近体,但是第三句都不押韵。
第三句不押韵,不仅仅出现在四句的绝句中,在所有的近体诗中,除了第一句以外,单数句都不押韵。
古体诗中,在齐梁以后,也大多在单数句不押韵。主要原因是沈约等永明体诗人四声八病对于后人的影响。
句句押韵的诗也是有的,但是几乎没有见过句句押韵的七言绝句,多是古体的长诗,例如柏梁体。
一、七言绝句
近体诗如此,古体诗也如此,第三句末尾字都是白脚(不押韵),二、四句必须押韵,首句可以押,可以不押。举例如下:
七言近体: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言平韵古体:李白《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七言仄韵古体:宋·曾巩《游麻姑山 瀑布泉》 ,2、4句押韵。
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
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二、句句押韵的古体诗。没有白脚都是韵脚
七言诗相对于五言诗来说,流行的比较晚,在魏晋时,曹丕有句句押韵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唐朝人也有学习古人的作品,例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一首换韵的古体诗,也是句句押韵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种不换韵的句句押韵的七言诗被称为柏梁体,柏梁体一般指大家一起联句的诗,但是曹丕、苏轼、诗圣杜甫都做过这种一个人的柏梁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三、不是句句押韵的诗,大多遵守单数句不押韵的规则
上面举例了七言的近体绝句、古体绝句、七言的长篇句句押韵的诗。
七言的律诗就更不用解释了,除了首句可以押韵外,单数句都是不能押韵的,例如白居易七律《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单数句都不押韵: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那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注:出是入声。
其他的七言长诗,特别注意下换韵的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一首诗有六组韵,二句一组的句句押韵。四句一组的,遵循绝句的规则,每一组内,第一句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押韵居多),第三句依然不押韵。
四、原因来自于沈约四声八病
关于这种第三句不押韵的现象,在《文镜秘府论》解释四声八病时,特别解释过唐人对于沈约理论的认识: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出自《古诗十九首》 ,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是西晋陆机的作品。
上尾的意思是,单数句最后一字如果和双数句最后一字同声(可简单理解为平仄相同),如果不押韵就是上尾,例如楼、齐,都是平声,却不押韵,就是上尾,河、烟也是如此。
八病说的是前两句,但是永明体以后的诗人对于整首诗都会注意这个问题。
沈约等人甚至认为,上尾是巨病,齐梁以后的诗人呢如果犯上尾,则是不懂诗的外行了。
学习过格律诗后,就会发现,格律诗就是遵守了避上尾的规则,例如上面举例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前两句都是平声结尾,所以必须押韵。
古体诗大多也是如此,例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前两句也是平声结尾,押韵。
其实前两句还不是特别严格,有喜欢仿古的诗人,前两句也不完全遵循。
但是第三句一定和韵脚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就是题主提出的问题。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旧体诗,无论近体还是古体,双数句押韵的诗,第一句可能要求不严格,但是除了第1句以外的单数句一定是不押韵的.
例如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押仄韵:去、处,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虽然也是仄声,但是不押韵。
上一篇:自驾游怎么提防商家“苦肉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