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行楷和行书的区别是什么?
行楷,楷书,行书你觉得行楷和行书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是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品(《前后赤壁赋》为宋代苏轼名篇),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用笔圆润遒劲,流美自然,宛转含蓄,布白疏朗从容,神彩飘逸,尽得魏晋之风韵。
董其昌《酒德颂》
董其昌,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世称“董香光”、“董文敏”、“董华亭”。董其昌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赵孟頫等诸家。董其昌学识渊博,精通禅理,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画禅室随笔》是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文征明《行书千字文》
文征明(1470——1559),明代著名书画家。初名壁(也作璧),征名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征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长洲(今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早年因为字写得不好而不许参加乡试,因而发愤图强,终于成为诗、文、书画方面的全才,为“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文征明和沈周、唐寅(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文征明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书法各体皆善,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文徵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文征明的儿子文彭、文嘉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还是明代篆刻的一代宗师。
唐寅《落花诗册》
“明四家”之一的唐寅,被誉为明代中期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终。 唐寅工诗文,其诗多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 《落花诗册》简介
明代书画家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此为唐寅和之《落花诗册》共30首。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此幅《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当为其较早所书,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温文尔雅。
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藏于苏州市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
行书之美,尽在其中……
薪火之路,薪火相传……
安書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楷和行书有区别。
行楷是行书中的一种。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结构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行楷
行楷,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行楷的用笔则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
蒙汉良行楷书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使转合理,行笔巧妙。还可以依照书写者的习惯而使笔画的行笔出现各种变化,甚至依照个人不同的审美和书写风格去追求或创造出不同的笔道线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行楷和楷书的形态不一样 楷书又叫正楷、正书、真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仍是通用的标准字体之一。楷书是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而来的,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楷书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密,结体紧凑,重心的安置、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合体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当;点画形态上也极其丰富。楷书是以点画结构为特点的汉字书体,笔法、字形非常的固定。而行楷书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简而言之,就是使字的书写更加灵活,加快书写速度,节省书写时间。行楷将楷书的体势、点画变得圆转连带、变化多样。因为在书写时,楷书的成分多,只是略有行书的笔意,因此叫行楷。行楷结字也很自由,字的笔画可依据不同连笔位置的需要作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书写快捷,不需停笔、顿笔更长的时间。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取顺势,一笔带过。笔道流畅、潇洒多姿,日常生活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 2.行楷和楷书的用笔不一样 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要求严格,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笔数,笔顺,一定的行笔规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而行楷的用笔则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便转合理,行笔巧妙。还可以依照书写者的习惯而使笔画的行笔出现各种变化,甚至依照个人不同的审美和书写风格去追求或创造出不同的笔道线条。 3.行楷的笔顺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楷书原有的笔顺 楷书的笔顺比较固定,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加之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楷书的笔顺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了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行楷的笔顺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楷的书写,根据实际需要,个别地方由于书写到具体部位时,笔画的连结、萦带、减省等使字形变化,相应的笔顺也随之改变了,有的字中的笔画可以先写,也可以后写,但这也只限于一些非主要的笔画。字中的主笔是要按照书写顺序来写的。 4.行楷和楷书的笔数不一样 写行楷的过程中,个别时候由于连带的需要,加上个别笔画的替代和减省,很多笔画自然地连在一起书写,笔数会比楷书有所减少。
上一篇:鸡血石和红石头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