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白夜行》电影版如何?
电影,原著,编剧《白夜行》电影版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白夜行》电影版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直以来的习惯都是先看原著再看改编的电影,这个特别“翘”的习性让我对《白夜行》经历了一个执着的过程。从日剧得知原著,于是看掉第一集之后果断弃剧开始看原著,看完原著之后便期待日本人自己改编的《白夜行》与泡菜味儿浓厚的韩国版会有所不同。看完日本版以后,只能说有点儿失望却是意料之中。
从原著改编方面来看,有几处很硬的改编,相信看过原著的同学一开始都会觉得非常突兀,像我一样拍着脑袋大喊:“怎么改成了这个样子?!原著不是这样的!”筱冢一成成了雪穗的丈夫,而不是那个唯一不被她蛊惑的清醒的男人。大学药剂部的女人与栗原典子的故事重叠。其实可以理解电影编剧这样的改编。因为原著涉及19年的时间长线,其中的故事的多线与复杂和叙事的宏大要想一部电影在不足两个半小时之内讲清楚当然不可能。所以只能在修改原著的情况下将故事内容精简。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雪穗的人物性格极为不丰满。原著中的雪穗是一张有着猫一般美艳面孔的优雅无比的完美女人,从表面看来她是完美的妻子完美的朋友完美的老板完美的续弦完美的养女,即使在读者深知阴暗的背后都有雪穗猫一般的面孔在闪现仍然不能将那一个隐瞒真实自我活在白夜之中的女人与这个优雅完美的女人相等同,这就是雪穗的魔力所在。她永远像是飘忽在所有人之外,没有人能揣测出她的内心深处,即使深处故事之外的读者。然而电影中的雪穗,利用卑劣的谎言和美色的诱惑将筱冢一成拿下,将雪穗变成了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向上爬的狗血女子,实在是有些浅薄。同样,在看书的时候,觉得桐原亮司是一个隐藏极深坚硬无比无所不能的暗夜行者,然而电影之中草草几笔谋杀也无可后非削弱了这个角色的感染力同时也削弱了结局的震撼度。结局可能是电影改编最花大功夫也是最冒险的一个部分。将原著中亮司逃跑未遂改成自愿跳楼(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原著中的笹垣大叔始终以抓犯人的态度之于桐原亮司,而电影的最后笹垣大叔在大楼对面的喊话“让我们来谈一谈,代替你的爸爸,让我来爱你。”初看这个,让我有点儿雷,笹垣大叔对于枪虾和虾虎鱼这样共寄互利的可怜关系的态度最终竟然要上升为以爱为出发点的怜悯和弥补么?虽然这一改编是有问题简单化的怀疑,但是不得不说多了一丝人性与温情。当然也符合了日本偏治愈系文化的趋势。
从电影叙事来看,维持一贯的日本电影不紧不慢的腔调,在开头半小时之内甚至让人有些昏昏欲睡。我不懂编剧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功夫讲警局里面对于案情的纠葛与分析,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有三个版本呢,韩版日版电影,还有日版电视剧,个人比较喜欢韩版。其实有三个版本呢,韩版日版电影,还有日版电视剧,个人比较喜欢韩版。
韩版电影的诚意还是能够打动一个看过书的书迷的,比如说我。电影让我回忆起小说的美好,也惊
艳到了我。
关于整体情节
虽然电影忽略了小说里大量的情节,直接将男女主定位在两个时空——19年前和现在,看似将作品
简化太多,但是电影与文字表达的不同,以及它的时间上的局限性,这样的处理无可厚非。其实更
多的,这种简化个人认为是可取的,因为通篇小说他们的作恶都是“被迫的”,为的是更好的隐藏
当年的真相。而电影只是强化了这一点,因此之前的作恶,基本上是可以被电影里的那些所囊括,
这一点编剧也用了心去筛选以及改编的。对于编剧和导演的用心,我还是想再补充唠叨几句。
关于电影细节处理——对小说的致敬
1.李佳(小说里雪穗)对金钱的执着
小说通篇都是以其他人的视角来表达整个故事,一种冷静肃清的氛围是读者最大的感触,因此
对主角的情感还有心情我们往往只能猜测,雪穗(电影里李佳)小时候被母亲出卖给老男人换钱,
她的心情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她后来嫁给高宫诚后依旧奋斗挣钱,积极向上,
无论股票经营服装,都没有失败,不可能只是运气,还有的是她的努力,连高宫诚也有点嫉妒她的
成绩与眼光。这样一个女人嫁给高宫诚,我们可以相信,有一部分是为了财产,有一部分(个人理
解)是为了接触更多资源和平台来提高赚钱几率,因为她从没有因为嫁入豪门而松懈,而高宫诚已
经不能被她所仰视,她需要更高的平台时,她选择放弃高宫诚。为什么雪穗对钱那么执着,作者没
有明说,电影做出了合理推断和阐述。小李佳对妈妈说我们不能为了钱XXX的时候被打,她与有汗(桐原)有矛盾的时候说到她就是觉得钱很重要,这些个小细节能够看到她内心挣扎和从小得到的
信息“如果不想要被摆布,就一定要有足够的钱和地位”,这里增加的部分是很合理而符合人性
的。往往孩童时候收到的信息当他成人后会进行强化,并且效仿。
2.雪穗和桐原的同框
小说里,雪穗和桐原的同框只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小时候(案发),一个是桐原死时。其实作者这么做更加凸显了他们两个的悲凉,爱的如此深,却无法同框,只能在黑暗里交流,这也正是小说白夜行的来源。电影里的同框很多,是否就意味着编剧在这个作者极力渲染的地方会有所回避或懈怠呢?编剧做的处理就是,唯一两个有观众的同框,是与小说同步的,其他的都是他们两个私下见面,不被发现的,这个编剧很用心啊,有观众即是被看着,即是在白天光明下,这个地方将概念转了一下,也体现了“白夜行”,实在让人欣喜!但是小时候案发确实没有观众的,编剧巧妙用老警察的猜想还原,让我都有点兴奋!真心感谢编剧!
3.关于三起类似的绑架案
当然,电影的其他同框也意味着要表达当时两个人的心境,这个如果不是对小说有很高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比如一场在雨里过马路的场景,他们两个在争吵,小说里不可能有,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编剧是从哪里揣度出来小说里这个部分两人在争吵?先来看看两人小时候,他们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雪穗小时候被出卖给老男人,桐原发现并没有歧视女主,还救了她,杀了侵犯她的禽兽,保守了这个秘密,雪穗的灵魂被桐原拿走了,她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真所谓童年的这段经历让雪穗形成了她的信仰,这么做可以夺走一个人灵魂,任他摆布。所以雪穗用这这里再来看看桐原,雪穗帮助桐原隐瞒了杀人的事实,并且纵容或者说间接杀死了自己母亲来杜绝后患,桐原的灵魂也被雪穗夺走了,他相信,帮对方摆脱可怕的危险可以让对方死心塌地,这也是他对友彦做的事情。纵观他一生,他都是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帮雪穗摆脱嫌疑。这是他爱雪穗的方式,也是他的信仰。
上一篇:如何烙出软薄鲜嫩的韭菜鸡蛋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