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东坡《题西林壁》蕴含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庐山,西林,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题西林壁》蕴含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的确,站的高,看的远,无论是“人生如梦”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的底蕴,给苏夫子的诗作以回味无穷的想象力。理学家朱熹也有不少这样的喻理之作,但他的诗作有为喻而喻的嫌疑,与苏轼的有感而发的随机性尚有参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由于人们所处位置不同,看事物、问题的角度不同;地位不同,看问题、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问题、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隘的视野,跳出这个问题、事物本身,全面立体观察分析问题、事物,摆脱成见。
《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的深刻意义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运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同。’这首诗是副有哲理的诗。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要认识事务的多样性,要突破自我的束缚。看问题要细致分拆,要由表象认识到真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人生哲理诗,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主要讲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不同,暗示人们看待问题,观察事物应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了解。才能把问题搞清楚,弄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又在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但要多角度,全方位地看,还要跳出事件本身去看,才能真正把事情弄明白。诗句暗示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宋前期是个人才济济的时代,犹以江西为最盛,自晏殊兴办书院起,历代读书人都以治理国家为己任,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决心。先看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治国理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轼未得到君主赏识,遭受排挤,非经历坎坷,诗文无以满天下,在被贬途中《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白点,都是给皇帝打工,说好听点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王安石就成了网红,唱了主角?其实苏轼一路就是在反省反思,治国理政,富国强兵大家的目标一致,无有对错,唯一的就是理念不同,方法不一而已。所处地位不同,环境角度不一,为了个人的利益每个人都存在偏见,自己身处其中,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政策的好坏哪里又说的清?
当时苏轼也就是心情沮丧,扪心自问。题主题问《题西林壁》蕴含什么哲理,要是在当时,我还想问苏轼这首诗有没有抄袭的嫌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诗人苏东坡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曾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诗人一生历经坎坷,却总是乐观向上,不忘初心,永藏童真童趣。此首诗的欣赏有很多方家已说过,非常到位。我从另一角度来理解这首诗,前二句主要是强调看问题,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横看是岭,侧看是峰。按现代人说法,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充分理解各人的处世方法,工作环境,学识功底等,再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要一分为二的去思考问题。后两句说的是,当局者迷,这么好的风景,因为司空见惯,竟然忽视了她的神奇美妙。教导我们要跳出自我,走出大山,不能固步自封,更要善于把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世人皆知。这只是我一点心得体会,分享大家,更望大家佐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东坡这首诗的深刻哲理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上一篇:自由泳我打腿总是不由自主的越来越快,结果越来越慢,怎么解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