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三孩子如何教育,一说就生气,是该讲道理还是让他自己调节?
孩子,自己的,家长初三孩子如何教育,一说就生气,是该讲道理还是让他自己调节?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初三孩子如何教育,一说就生气,是该讲道理还是让他自己调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初三的孩子,面临中考,自身具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父母还是不停地唠唠叨叨地教育,只会引起孩子反感,您想要沟通的信息其实一点都起不到作用。我觉得与初三的孩子的沟通关键是能取得孩子的信任,继而找到孩子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地进行有效的沟通。
01、放低自己的心态,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共同话题。
很多父母总是以为自己是过来人,经验非常丰富,跟孩子沟通并没有真正做到平等。平等并不是说我已经坐下来了,压低了声音来跟孩子沟通了,而是确实把孩子当做是自己的朋友来对待。对待自己的朋友,我们会盛气凌人吗?不会吧!那么只有从改变父母的心理的姿态,真正地做到把孩子当做朋友,这样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当你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孩子才会感受到家长的那种真诚,而不是教训我。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把自己的事情拿出来给家长分享和沟通,才能跟你耐心地交流。当孩子愿意跟你沟通了,你才会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才能找到帮助孩子的切入点。不然,在没有得到孩子信任的前提下就跟孩子讲道理,这样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
在与孩子的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找到跟孩子沟通的具体话题,孩子跟我们才能有话可说。
02、给与建议而不是硬性要求。
初三的孩子的心理特点趋向于成熟稳定,追求的是个人的认同感以及喜欢标榜自己已经成年,能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如果在于初三孩子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家长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命令式,那么基本上这一次沟通或者提出的建议就是白费的。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几个不同的选择,或者提供不同的情境让孩子自己进行比较和分析,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孩子才不会关闭自己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03、注重日常的沟通。
很多家长平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日常的沟通。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来沟通和开导。这个时间正值撞上了枪口,沟通只能是徒劳无功。平时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沟通,微信,QQ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情绪等变化。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当我们父母真正做到把孩子当做是朋友,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沟通,父母与孩子进行的沟通方式顺畅,其实还是很容易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青春期孩子不好教育,想让自己的孩子听话,不过我越来越怀疑,做为家长自己能否确认自己就是完全对的呢?
恐怕没有哪一个家长敢于如此承认!
既然自己都不确认自己完全正确,又谈什么通过讲道理教育好孩子呢?
最近陪老人追剧看《大前门下边的小女人》,剧中徐慧真,把几个女儿教育得非常出色,可哪一个是她通过一次又一次正儿八经、苦口婆心讲道理教育好的?
没有。
倒是陈雪茹几次三番地给范晓军讲道理又有什么效果呢?
我自己家老人也多次要求我给孩子讲道理,可生活中的道理又岂是讲出来的?一个人自己真正执行的道理哪一个是别人口中说出来的?
一个人先做小孩,才能长大,这是成长规律,同样做父母,如果真想赢得孩子的尊重,真想让孩子成长得好,自己也需学会 从父母的高位上走下来,学会“做”孩子的伴儿,而不是训导者。
至于说初三的孩子一说就生气,这是常有的事儿,如果不是孩子人品有问题,那么一定是家长的问题,绝对不是孩子原本就如此!
看《大前门下边的小女人》一剧,剧中的贺永强,养了几个闺女,他在最初赢得了哪一个闺女的尊重?哪一个闺女不是向着自己的姨妈说话?他给闺女讲的道理通吗?不通,所以她认为几个闺女都是家庭的叛徒,都是徐慧真不好,果真如此吗?
很多家长都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就如题主所说“初三孩子如何教育,一说就生气,是该讲道理还是让他自己调节?”很多家长如题主一样,只想找到教育好孩子的方法,希望有高人给指点一个迷津,其实都是在追求“金子”,智慧的人会寻找那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寻找那个拥有点石成金手指的人。
你真为了孩子好,为何不能站到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为了孩子好,为什么不能替孩子考虑一下未来?
当然有的家长会说自己对孩子是有规划的,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上大学、有个好工作······
这不是为孩子考虑未来,而是在替孩子做主!考虑孩子的未来就是要考虑如果自己不存于世,孩子如何还能幸福快乐地继续生活下去?
所以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所谓叛逆问题,很多家长很头大,我自己也时有长叹一声之时,可是想一想,这又何尝不是正常的呢?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叛逆”,让我们不快,那孩子是否也因为我们的“滞后”而不快呢?只要是堆柴火,我们想点燃,用水指定不行,也许我们用火柴不行、用打火机也不行,甚至是用火把也无法一下子点燃,那是因为火柴不够干松,我们可以先等太阳晒干了再点燃,只是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那一种自己认为可以而实际行不通的方法就是第一步。
讲道理也是有方法的。
至于说到让孩子自己调节,遇到问题,要想真正的解决,必须是当事人心理想通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所以自己调节也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孩子的自己调节,家长也不是不管不问,而是要给孩子时间,要冷眼观察孩子,在他需要的时候能及时给予他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会思考的人会通过读书、电视剧或者邻居家的事等看个明白,可惜的是当局者迷那也是人自己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而已!
(这三个孩子的家长就在旁边,如果没有家长的纵容,他们又怎么能长久地趴在这个雕塑景观上呢?)
总之,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问题,看到的案例越来越多,观察思考的时间越来越长,就越发地感觉到青春期问题基本上都是父母或者家长一手造就的,真应该换个说法“家长家庭问题”!
上一篇:请问大神,我这是强直性脊柱炎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