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的启蒙诗是哪一首?
父亲,这首诗,也是你的启蒙诗是哪一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小时候学的第一首诗是《画》,还未开蒙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另一个别有意境的世界。读了两遍记住了,一直留在记忆里的,从来没有想过是谁写的。后来年岁见长,越来越喜欢王维的诗,过了很多年才发现这首也是王维的作品,感慨无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上小学一年级一期的时候,在老师要求读的课外读物上,读过一首诗。由于时间太久远了,我忘记了诗的名字,但是还记得那首诗。
山山出花果,
不见覔花开。
西女要花戴,
合手拿花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病牛
我的启蒙诗是: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弱卧残阳。
我背会这首诗的年纪,是约五岁半的时候。而教会我这首诗的是我父亲。他读过三年“汉书”,二年“新学”,也算是乡间有点文化的人。当时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傍晚时分,收工了,父亲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牛绹,牯牛跟着到了大树下的池塘旁。牛本能而飞快地进入到了池塘中。父亲嘱我在树下待着别玩水,自个就近割牛草去了。
耕犁了一天的耕牛,爬卧在池塘中,时不时甩动長大的耳朵,或“扑”地一下把牛身没入水中,防范蚊蝇的叮咬。蚊蝇被水牛本能地防范,弄得飞起飞落……我折一枝长长的芦苇,有效没效地去拂落在牛背上的蚊蝇。牛儿铜铃样的眼睛,和蔼地看着我,还哞哞地叫几声。
一会儿,父亲提着一捆鲜嫩的草儿过来,解开结后,牛欢快的吃着草,父亲站立在近岸的水中,一手掬水,一手搔牛背上的泥污。牛儿舒服地不时蹭一蹭父亲的身体,像是感谢主人。
给牛洗了泥污后,父亲上了岸。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坐在草地上,看着水中劳累了一天的他的老伙计、他的牛,若有所思。他卷好一支“喇叭筒”,舒服地长吸一口,吐出长长的烟圈来。夕阳斜照,余辉落在牛背上,像是镀上了一层好看的光晕。父亲说:伢子呀,牛是农家宝,要爱护牛呀!接着,父亲教我背巜病牛》这首诗。“耕一犁一千一亩一实一千一箱,力一尽一精一疲一谁一复一伤?但一得一众一生一皆一得一饱,不一辞一羸一弱一卧一残一阳……”父亲拉长声音背一句,我跟着拉长声音背一句。这种实物演示的“教学”很生动,效果很好。来回几遍后,我就记下来了。这时,牛也吃饱喝足了,父亲一提牛绹,牛乖乖地上得岸来了。父亲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牛,到了河头的牛舍,把牛圈了进去。这些程序似的事情做完后,已暮色降临,父子俩大手牵小手,顶着暮色,一同往家走去……。
当时,父亲也只是教我背会了这首诗,至于作者是宋朝的诗人、抗金各将李纲他没讲,而诗所包函的意思他更没有讲解,也许是他也不知道这些内容;也许是他认为我还没达到“懂”这个层次的要求……。这是已作古多年的父亲,永远也无法告诉我的问题了;是父亲在世时我本可以与他交流,而又从未交流过的有关诗词话题了。
我常想,如果父亲健在,我与他就此交流谈论,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父子交流的图画呀!然而,这是我此生的遗憾了,想起这些,我便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
李纲哪是抒写残阳中的羸弱的病累的耕牛呀!他是抒写的千千万万劳苦的众生;抒写养我、育我、教我的父亲。
(文/原创 图/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说到启蒙诗,实在的说还真忘了最早接触的诗歌是哪一首,只记得上小学一年级那年是1974年,糊里糊涂被母亲硬拉去了学校,就成了一名学生。
现在回想一下当初,从进学校那天起,一直到5年级吧,我印象中就没有诗歌这一概念,至于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好象是后来才从别的读物上学到的,一直到了初中,印象中才有了诗,并喜欢上了诗。
说到启蒙诗词的话,我印象最深并喜欢的应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写的《卜算子-咏梅》了: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多少年来,这首诗词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想起她,就会想起毛主席像梅花那样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高风亮节的光辉形象,并一直激励着成为我人生中的座右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小时候三四岁开始,天天跟着姐姐去上学。那时候弟弟妹妹跟着哥哥姐姐到学校里去上学是很普遍的事情。下了课,跟着哥哥姐姐玩,他们上了课,我们就自己在校园里玩。父母忙着干活挣工分,根本就顾不上,那时候我们这里也没有幼儿园,除了跟着哥哥姐姐的,就自己在大街上玩。大多数时候,哥哥姐姐上课,我们就在教室门口或者窗外玩。老师都是我们当地几个村里的,也不往外撵我们。
我记得有几天在外面玩时,教室里一直在读一首诗,他们读得抑扬顿挫,有时候男生齐读,有时候女生齐读,有时候男女生混合着读,等到他们读完,我也读会了。也不知道名字,只是自己在教室外摇头晃脑地跟着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那时候也不认识字,更不了解是什么意思,就背了个顺口溜。此后好多年,这首诗一直挂在嘴边。后来自己上了小学,老师也讲解了意思,还是似懂非懂。就是感觉读起来顺口,好听。直到上了初中,学习了中国历史,了解了北宋南宋,才明白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才弄明白朗朗上口,美景如画的背后,是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被金人占领后的心痛,是对当政者苟且偏安,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
上一篇:不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就是不乖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