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煜词的“流水落花春去也”,你读到什么?
词人,故国,天上人间李煜词的“流水落花春去也”,你读到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风格。在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
词的上阙采用倒叙写法,由实而虚,运用白描手法,再现梦醒后听雨声,伤春逝,感春寒,追写梦中贪欢情景。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的气氛。雨声潺潺,有类愁思之不绝;春意衰残将尽,亦似乐事之无常。写景中有凄婉之情。
”罗衾不耐五更寒“,”五更寒“三个字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凉的情绪。春寒料峭,五更梦回,寒意袭人。天气寒冷,尚可添衣,然心中凄寒,怎是罗衾可暖?吟味之际,一种寒意入怀的感觉油然而生。
为何心寒?身是客,江山易主。词人并没有写身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现实处境。只是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极为简练,却意蕴深沉。梦里之所以能欢,因其不知身是客。此”不知“之欢,有自嘲之意,是更深沉的悲哀。梦里所欢,虽只是”一晌“,却依然”贪欢“。梦境短促,人意不尽,”一晌贪欢“,也不失是词人的自我慰藉,反衬现今被囚的长久苦痛。词人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这种乐与苦、荣与辱、贵与贱的极大反差,触发了词人无限的亡国愁情。
词的下阙宕开梦境,转写眼前情事,着意抒情,点出故国之思。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以”独自“起句,说明词人此时乃孤身一人。”独自莫凭栏“语气中有劝诫之意,传达了词人此时的矛盾心境。为何”独自莫凭栏“?因为”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此二句相互呼应。江山依旧在,却易了主;人依旧在,却换了身份。物是人非,情何以堪。怀念、回忆、悔恨、忧伤,百感交集,词人又怎能忍受”凭栏“所带来的痛苦?
”莫凭栏“其目的是为了不触及亡国的伤痛,以免勾起对故国的哀思。可是”别时容易见时难“,词人亡国之后被擒,沦为阶下之囚,有何自由再见故国河山?人总无奈。尽管词人劝诫自己”莫凭栏“,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对故国的眷念之情。这种”凭“与”莫凭“,思与莫思的矛盾情绪,恰是词人真切的人生体验,”别时容易见时难“亦是。从一代天子沦为丧国之囚,对词人来说,是莫大的悲剧。当一切已成定局,就由不得人难以割舍了。离合其实两难,聚散无常。虽千般不舍,万般无奈,逝去的终究还是逝去了,追悔莫及,为时已晚。此句蕴含了词人与故国相见无望的绝望。
末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把这种绝望推向顶端。”水之东逝,花之凋落,春之归去“三者皆难返,”天上人间“不复见。在”春意阑珊“之后,”春去也“。这三个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词人以”天上人间“作结,气象阔大,戛然而止,使人回味无穷。”天上人间“似遥不可及,又似一个寄望,总有一个地方,能抚慰词人的哀伤。
这首词只有五十四字,却写尽了词人国破家亡的凄苦悲凉,写尽了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之思。有别于当时的花间词风,气象阔大。词人把个人家国之痛,扩展之、升华之,从而触发人类心灵深处的悲剧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千古哀音,不禁涕泪。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
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
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这首词以缓慢低沉的调子奏出了一支如泣如诉的哀歌,抒发了词人沉痛的亡国之恨,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过去的无限怀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门帘外传来潺潺不绝的雨水声,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了。开头两句起调很缓慢低沉,勾画渲染出暮春阴雨天阴冷凄凉的景色,和词人苦闷忧愁的心境完全融合在一起。
”罗衾不耐五更寒。“词人在五更天被春风吹雨的声音惊醒,而五更天是一昼夜气温最低的时候,连丝绸被子也挡不住寒冷,再也难以入睡,进一步描写了词人凄苦不安的心情。
上一篇:有人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朝不亡”,也有人说魏忠贤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你认为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