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煜词的“流水落花春去也”,你读到什么?
词人,故国,天上人间李煜词的“流水落花春去也”,你读到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煜词的“流水落花春去也”,你读到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出了李煜呼天喊地的悲哀,一个曾经呼风唤雨,享受夜夜笙歌,美女如云的君王,被俘后成了阶下囚,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这前后如此大的反差,此时的他愤怒、悔恨但一切都晚了,流水花落春去也,充分说明了孝煜的无奈。假如李煜做皇帝时勤政爱民,随时有危机感,时刻不忘富国强军,那么他的这段历史将会改写,但是历史就是历史,这也是他难逃劫数,他本来就不适合做一国之君,但不做皇帝又成就不了他词帝的地位,读了他的词我更多的是对他的怜悯同情,一但失去了君王之位,他的命运和普通人都一样,主宰不了自己。
(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后主李煜这首《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是他被俘后,表达自己亡国之思的一阙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共同反映了李煜的亡国之痛。
李煜(937_978)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时期南唐末代皇帝,世称李后主。熟悉音律,工书法,善绘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但是,李煜酷爱奢华,沉醉于酒色,纵情享乐,不善于治理国家朝政,他接班中主李璟时,赵匡胤已替代周国建立了大宋王朝。李煜一面对大宋委曲求全,一面却又不修正事,沉醉于艺术之境。公元975年,大宋攻破金陵时,李煜正在静居寺与和尚讨论经曲散律,南唐灭亡,李煜成了阶下囚。
李煜在文学方面,以填词见长。亡国前,他的词主要以男女情感生活,宫廷奢侈生活见长。这一时期代表作有《清平乐(别来春半)》《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完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情调晓畅轻快,人物场景艺术概括力较强,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代表作。
亡国后,李煜的词风也转到了追怀往事,描写亡国之痛和对过往生活的怀恋不可再得的由衷哀愁。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
李煜的词描写个人的亡国之痛能直抒胸臆,情真意切,他用白描手法反映自己阶下囚的生活感受,为以后发扬词这种文学形式抒怀言志奠定了基础。尤其善于表达情感的贴切比喻,语言深沉而优美,艺术感染力极强,比如把愁之多之长比成“一江春水向东流”,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富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通过“落花流水春去也”这一句,读出了李煜对国家沦亡的痛切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也是一种最深层的哀思。
有些诗,有些词,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但李煜的亡国之痛,我们是永远无法去经历去体会的。落花无意,流水无情,作者单单只言片语就将暮春的景色勾勒得淋漓尽致,令人伤心的何止是春天的逝去呢。这美好的春天来自于温暖的南国,李煜的故国,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囚居于他乡,体会的又何止是天上和人间的差距呢。
上片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过片三句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
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南唐李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令》词,写的明白如话。没有用典,也没有深奥难懂的句子,诗句就象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飞洒着,那么清澈自然。这首小令写的就是诗人自身的切身感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感人。
词的上片,用倒叙的写法,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诗人作了梦,梦醒时感到五更寒气的侵袭,听到帘外潺潺的雨声,感到春天已过去了,诗人用了“五更寒”这三个字,诗人在五更天就醒了,这个梦是短暂的,他不能安眠的原因,并不是“罗衾不耐五更寒”,而是更加难以忍受的心中寂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写出了他三年囚徒生活的最深刻的体会了。
词的下片,由长夜转到白天,词的意境则由幽深转为扩大,“独自莫凭栏”是作者对自己的警告,一个失去自由的人,孤独地凭栏远望眺,情又何以堪,反而更添惆怅。“无限江山”是作者对故国山川的怀念,“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自然流畅的诗句,强调的是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这是作者最感伤心的事,是一含蓄委婉的诗句,传达了作者无穷的痛苦和悔恨。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是词的收尾,写的独具匠心,首尾呼应:有潺潺春雨,流水才更急更盛。这首词的关键是梦与醒,过去与现实的对照,“天上”指的是梦中天堂般的帝王生活,“人间”则指醒来后回到人间现实。“流水落花春去也”是一句充满忧伤与怨恨之情的语句,李后主词中,常以水喻愁,以水喻恨。其名句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在这首词中,他又写到流水,那遮不住,切不断的流水,载着落花把春天带走了,水不倒流,时不再来!“春去也”三个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和无可奈何的悲哀!“天上人间”写的是空间广阔和时光的悠长,与“流水落花”就构成了一种意境,含有不尽的余味,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上一篇:有人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朝不亡”,也有人说魏忠贤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你认为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