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孝敬父母和诚信哪个重要呢?
诚信,孝敬父母,的人孝敬父母和诚信哪个重要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孝敬父母和诚信哪个重要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孝敬父母和诚信哪个重要呢?答:我说孝敬父母和诚信都重要,要说人最重要的还是诚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说话不算话,出尔反尔这样的人还能孝敬父母吗?所以,朋友也好,家人也摆,没有了诚信,就会让人失去信任。因为,孝敬父母也得有诚信,否则你不成了假心假意之人吗?人不管从那或者做事必须得有诚信,才能受到众人敬佩,所以我说还是诚信为首。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敬父母与诚信是相互关联的。有的儿女长年在外打工,无法常陪父母,及使每月寄钱回家叫父母买自己喜欢的吃穿用,但父母心里只有节俭二字最管用,他们心里想的是,后人在外挣钱不容易,老人在家只要无病痛,穿得暖吃得饱,就得尽量节约,俗话说得好,挣钱尤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年轻人该花钱的地方很多,住房、购车,子女学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生为老人,不要以为后人给你的就挥霍无度,用之无愧。老人是人,后人也是人。后人真实诚信地孝敬老人是应该的,老人思量关爱后人是自然的,鹰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谁家的儿女都是父母心头肉,谁家的老人都是家中宝。然而,我见过一对父子,父亲与其对话时,他不但冷眼相对而且还恶语相加,直到他做父亲时,他的子女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他才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孝敬父母完全出于后人的真心诚意,没有必要弄虚作假表演给父母或旁人看,有没有真诚的孝心,天知地知自己知,父母最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诚信就可以孝敬父母了吗?这个矛盾吗
孝敬父母的行为本身就一种诚信的体验,而不讲诚信的人又又怎么能够很好的孝顺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前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后有“子路借米”、“芦衣顺母”。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
善良的人肯定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人绝对讲诚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从孝说起,孝是儒家文化的起点,孝文化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中形成,经历了孝行,孝德,孝道,孝治等几个大的阶段。
在虞,夏,殷商时期为孝之行的阶段,还未上升到理论层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风气。在当时主要表现在某些优秀的人身上,但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赞美。这边举个例子,商代以孝行闻名者,是商王之子孝己,但是遭后母嫉恨,属于“孝而亲不爱”,悲剧色彩浓烈,而他的孝心依然存在,被世人所赞颂。
在西周为孝德阶段的发展,鉴于殷人失德亡国的教训,周公强烈意识到道德对政权的重要性,周公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史称“周公制礼作乐。”主要目的是为了用道德将贵族和民众维系在一起,而孝是周人维系宗族内部团结,维护社会安定的核心力量。周人尤为重视。周人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发现认识到人心向背的关键在于道德形象,因而传承敬老,养老的道德传统,成了这一时期孝德发展的必然结果。
到东周时期,发展出孝道根据不同阶层延伸出不同的道义。对于庶人而言,行孝德内容仅仅是供养而已;对于士而言,则是以孝事君;对于卿大夫,孝要上及于先王,违背先王的礼法和言行,即有亏于孝道;对于诸侯,则要求能谨守礼法,保有社稷;对于天子,万民仰赖其善,为四海所法则。在当时,地位越高,影响越大,孝德责任越重。
在汉,魏以及以后历朝,以孝为治。所谓“孝治”,就是将孝道转化为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政策中,这一阶段始于汉初,强化与魏晋,成熟与唐宋,贯穿于明清。
所以在中国文化里,孝敬父母,让他们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为他们养老送终,是子女的天责,不需要任何契约的约束。
了解完孝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再来看看孝敬的由来,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
秦朝末年,在沁河南岸的几个村庄,有一个妇人经常穿街走户,沿街乞讨。虽然她衣衫褴褛,却举止端庄,言谈不俗。人们问起她的身世,她只简单说复姓司马,丈夫新逝,家境衰落,流落至此。有人劝她改嫁,她婉言谢绝。平时就在村北的破庙里休息。几个月后,生下一子,取名司马卬。好心人在庙宇旁放了半袋面粉,母子才没被饿死。她母亲含辛茹苦,把司马卬抚养长大,在这种苦寒的环境里,锻炼了司马卬勇敢坚毅的性格。他刻苦读书,研习韬略,练武强身,立志报销国家,为母争气。
上一篇:8x15米的前后采光,设计成三室两厅一厨一卫要怎么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