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袁崇焕因何被冤杀?
崇祯,袁崇焕,太极袁崇焕因何被冤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袁崇焕是明朝著名将领,曾得到思宗皇帝朱由检的重用,在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中立了大功。
袁崇焕
这样一个将领,最终却惨遭凌迟处死。后世对袁崇焕的争议较大,那么他究竟为何由功臣沦落到死罪呢?原因有以下几条:
第一,擅杀毛文龙
1629年,袁崇焕要求毛文龙陪同阅兵,在阅兵过程中,袁崇焕问了几件毛文龙违令的事情,毛文龙自是据理力争得反驳,此时袁崇焕忽然罗列毛文龙十二条罪状,欲杀之。毛文龙的部将为其求情,袁崇焕却打着崇祯皇帝的名义请出尚方宝剑,当即将毛文龙斩杀。此时,对辽东战局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毛文龙被斩杀后不过数月,皇太极便直捣北京,使大明王朝第一次遭受到来自后金的威胁。
毛文龙
后来,经过证实,崇祯皇帝并没有授意袁崇焕除掉毛文龙,那么,袁崇焕此举是为何呢?
携君恩、泄私愤?还是有意通敌,给后金放水?这就使崇祯皇帝不得不对他有所提防,明王朝因袁崇焕被至于危机之下,也使崇祯皇帝震怒异常。在1630年崇祯皇帝列出的袁崇焕的八条罪状中,有一条就是“以谋款则斩帅,”从中就可看出,擅杀毛文龙,是袁崇焕把自己推上断头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与皇太极议和,“市米以资盗粮”
皇太极带领的后金政权是明末面临的最强大敌人,崇祯皇帝对其恨之入骨,对边市贸易也是十分提防,唯恐这些金人换取到充足的粮食做攻打大明之用。那么,边市贸易严苛到什么程度呢?对于交易时间、地点、商品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举个例子,嘉靖二十九年为了通贡问题俺答汗搞了个庚戌之变,带几万人打到了北京城下才逼迫明朝同意了开放边市。由此可见,朝廷对贸易的管控是十分严密的,尤其是在后金政权威胁大明之时,皇帝更不允许私通买卖,一旦发现,便有通敌之嫌。
而此时的袁崇焕做了什么呢?他背着皇帝私自开高台堡边市。高台堡在哪?就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你说巧不巧,这不正是后金的龙兴之地么。这还得了?这不摆明着给皇太极金军提供补给么?这一行为,更是坐实了袁崇焕的通敌之嫌。
不仅如此,从1629年起皇太极就迫不及待地派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宁远见袁崇焕,秘密商讨议和事宜,这些往来书信一封一封进一步构成了袁崇焕的死罪。
第三,关宁军不听中央调遣
如果说袁崇焕已有通敌之心,那么换了主将不就可以了吗?朝廷再派一个听话的主将前往东北,围剿皇太极,是不是就能改变大明的命运了呢?然而,事实却是,此时的关宁军不再听从中央的派遣了,朝廷即便真的临时换帅,也难保这些实际上已经成为军阀私有的关宁军乖乖听话。中国古代交通不便、通信自然延后,戍守边关的军队往往是只识其帅、不认君主,这也是从汉到明,藩王割据、军阀割据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此时的关宁军只为地方将领卖命,这就使中央感觉到了不安。
在袁崇焕屡屡让崇祯皇帝失望、拿不出漂亮成绩的情况下,崇祯皇帝终于将他打入大狱,这一下,关宁军军阀私有的本质暴露无遗。当时,皇太极已经将北京城团团围住,疯狂掠夺。袁崇焕提议议和,但崇祯帝宁死不愿出钱买平安。此时,袁崇焕的部下——祖大寿,下令将部队撤退,这一来,袁崇焕非死不可了。后来,祖大寿在和朝廷讨价还价,得到想要的条件后,才回京师解围,而后金早已撤退了。
这件事使中央真切认识到关宁军的私有性质,而这种私有性的转化,正是袁崇焕之功。
综上以上种种,袁崇焕不得善终,于1630年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式的人际关系注定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命运。明朝末年,李自成能够通过行贿官员多次成功逃脱。而很多不够世故的知识分子却被极端残暴的虐杀致死。
在秦淮八艳中李香君痛斥马士英,马士英骂李香君是贱人,实际上,马士英才是最大的贱人。
《续明纪事本末》记录了马士英的晚节。郑芝龙和方国安,都是马士英的好朋友。马士英在潞王政权覆灭以后,在清军的追击之下,溃不成军。马士英联络降将张存仁,企图投降清朝但对方不接收。于是通过马士英的私人关系,在一帮包括方国安、郑芝龙在内的死党的帮助下,马士英得以进入方国安帐下,方国安的部队是南明军队的主要支柱,方国安手下有超过10万人的部队,在南明军队中最有实力。马士英在方国安面前大谈军事,然后说当年弘光政权的覆灭都是阮大铖惹的祸,吹完之后,却跟阮大铖依然情同手足。然后唆使方国安攻击友邻的部队,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队要么无粮草供应,要么在方国安的攻击下溃不成军,闽浙道路中断,南明军队的抗清事业从此基本瓦解。然后马士英扣押了鲁监国朱以海,准备以此献给清朝,作为将来在清朝晋升的阶梯,马士英阻断前来营救的张国维,桥墩上刻下十个大字。但被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将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国安阮大铖后来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后跟马士英一起被清朝杀死。郑芝龙后来也投降了清朝。
据史书记载,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环境下飞黄腾达,根本不是有什么过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于交结权贵,他之所以在第一次当县令的时候就被弹劾,就是因为用公款交结权贵,马士英非常善于拉拢很多狐朋狗友,这才使得他一再飞黄腾达,并且在搞垮了几个南明政权之后,别人仍然动不了它一根毫毛。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为投降清朝的政治资本,据史书记载,被马士英策反的方国安其破坏力比已经投降清军的金声桓还要大。在江阴保卫战的81天中,江阴孤城就抵抗了清军重兵围困长达81天,体现南明王朝真正的抵抗能力。之后在浙江地方,势力超过几百个江阴的鲁监国政权割据政权,几乎又成为了南明政权光复的希望,但马士英又彻底毁灭了南明政权的最后希望。方国安败退就败退了,但他之后成为了消灭南明王朝的主力,对于消灭南明鲁王政权,本来方国安没有投降清军,但经过马士英策反之后,手握重兵的方国安的对于消灭南明王朝的贡献甚至超过已经投降清军的金声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