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现在有的年轻人调侃古诗词?(如图)?
莲叶,江南,诗歌如何看待现在有的年轻人调侃古诗词?(如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言
《江南》为汉乐府,是民歌,的确不是后来意义上的诗。尤其不是唐代以后发展成熟的律诗。但从题主贴图中看,这位仁兄的评价或者说调侃显然与此无关,亦或说他自己可能连律诗非律诗的区别是什么都不知道(无意冒犯)。
汉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后来则泛指其采集的民歌,《江南》即是其中之一。乐府民歌风格多直朴率真,不事雕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
《江南》赏析
说它不是诗,是从诗的用韵、格律等方面而言。但它虽不具备成熟诗词的诸多规则,却复函诗的韵味,更不输诗的意境,即具有诗意的美感。想必这点是这位年轻人未曾体会到的,也正因如此才会大胆调侃。
《江南》的特别之处在于结尾几句的反复咏唱,从“鱼戏莲叶间”开始,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写鱼儿在莲叶之间自由嬉戏的状态。每句只改动一个字,互文现义的手法,使表达生动自然。并且“重章复沓”也是《诗经》中惯用的手法。
而“莲”的意象在诗歌中,结合莲字的谐音,可以是“怜”,也可以是“恋”。如在南朝乐府《西洲曲》中: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其中的“莲子”便和“怜子”谐音双关。
《江南》中的“莲”更多解释是“恋”。就语境而言,表喻“欢快”、“兴奋”与“忐忑”交织的一种心理状态,亦有时时处处“恋着”的含义。
结语
所以,歌曲看似简单,却把江南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荷塘莲叶间穿行的画面描绘得如临其境。仿佛可以听见她们的歌声和笑语,仿佛可以看见鱼儿欢快地游戏和时而跃出水面的美好景象,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着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调侃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文学的世界,在当下人为的世界里,调侃也无处不在。
调侃的心态千奇百怪,个人之见,年轻人对于古诗词的调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源于不了解,提起诗人,一说就是李白杜甫,唐诗的辉煌是举世瞩目的,而对于诗歌的起源大多数人都不关心。《诗经》被公认为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诗歌的开端,上下跨度五六百年,其内容一部分来源于贵族,一部分来源于民间,来源于民间的部分自然是最原始最纯朴最直观最直白的反应劳动人民在生活方面的社会习俗。这首《江南》就是这样产生的,它反应的是江南采莲人在莲花池中穿来穿去采莲的热闹场面。所以在语言方面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不乏动感的节奏。当你把时代背景了解清楚的时候,自然心中会豁然开朗,因为了解,所以才会尊重。第二,源于自命清高。鲁迅在《秋夜》的开头写道: 在我家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这句成了名句,也得到了后世人对这句的认可。自命清高的人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只有在有名望的人面前才肯低一低头,一般人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一首民间诗。第三,源于不尊敬。即使知道作者背景,还是一样的调侃,这是纯粹的不尊敬。在这些人眼中,只能看得上唐诗宋词,其它年代的诗歌可能都看不上。对于这样的现象,个人的建议如下:
第一,就像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一样,爱好也一样,它也只会存在于热爱它尊重它的人中间。诗歌不是流行歌曲,本身就很小众,不必奢求所有人都有那么一点诗情画意。你看诗词大会上的优秀年轻人,都是因为热爱才走到了那个舞台上,强扭的瓜不甜。第二,对于别人的调侃,可以试着解释,但多数情况下是无效的,所以不如一笑了之。热爱自己的热爱,让别人说去吧。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交流,如果有时间,可以多在孩子们中间普及推广,教育还是要从娃娃抓起。第三,诗歌的辉煌期已过,有时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淘汰。历经千年,这种文学体裁形式正在经历着与历史上众多事物一样的命运,默默的远离人们的视线。而对于默默守护它的人,无疑是痛苦的。在一个节目中,曾经看过一个女孩子耍獠牙,中华獠牙戏是中华百戏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艺术之路充满了辛酸,除了热爱,我想更多的是出于传承。但时代如大浪淘沙,谁都逃不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宿命。所有的挣扎到最后也只是挣扎。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如何看待现在有的年轻人调侃古诗词?(如图)?
题主的附图中提到的两首诗,一首是《汉乐府·江南》,另外一首就是讹传乾隆所写的《咏雪》,实际上一般认为是郑板桥所作。
这两首诗为什么会被年轻人调侃?
因为诗意浅显、字词看上去粗糙、重复,不同于一般诗歌给人精致的文艺感觉,但是它们在诗歌史上又各有位置。《咏雪》先不说,《江南》可算得上地位尊崇,现阶段小学生的开篇古诗就是这一首,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古诗启蒙,都是从“鱼戏莲叶东西南北”开始的。
正因为观感的平常和地位尊崇的差异,让年轻人普遍对这首诗充满疑问。
须不知任何问题,都不能摆脱历史的时间轴来讨论。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乐府诗。
在文艺作品不丰富的时代,朝廷成立专门的音乐机构,一是号召文人写作,为音乐创作歌词,同时又派出大量采诗官,深入到民间采集民间音乐(歌词)。这种初成规模,入选官方机构,经过朝廷音乐人整理的作品,我们就称之为乐府诗。
这其中有文人作品,也有大量的民间作品——即民歌。
《江南》,就是典型的南方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有年轻朋友会说,这算什么诗歌?根本就不押韵啊。
上一篇:国庆档电影《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你会选择看哪一部?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