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产什么suv安全性高?
安全,车型,陆风国产什么suv安全性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国产什么suv安全性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国产的哈弗H6市面上很火热,使用了承载式车身。
哈弗H6先期推出的车型搭载了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汽油机方面有排量为2.0L的发动机,其最大功率133马力,最大扭矩186牛米。传动方面,汽油版的哈弗H6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器。
柴油发动机方面,H6使用了已应用于H5车型上的那款GW4D20绿静2.0VGT发动机,其最大功率150马力,最大扭矩310牛米。柴油版哈弗H6匹配着6速手动变速箱。
哈弗h6柴油版凭借方向盘四方向调节机构、驾驶座椅高度调节,各种身材的驾驶者都能找到合适坐姿,悬浮式变速杆也比传统落地式更顺手。此外,带阻尼的车顶折叠拉手、驾驶员左侧上方的眼镜盒、带化妆镜和照明灯的遮阳板、后备厢内的多级可调隔板等,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却能显著提升消费者对它的好感。
安全方面装配了ABS防抱死、制动力分配(EBD/CBC等)、刹车辅助,当你在雪地里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一脚刹车踩到底,就理解H6的安全配置不是形同虚设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给您推荐两款国产里面车安全的卖的比较好的。
1.吉利博越。
吉利从2015年博越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的较高的销量,从销量背后也可以看出来一个车的整体质量,首先讲一下楼主最关心的安全问题,其中主动安全包括他的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行人识别,碰撞前预警,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最新一代博士ABS防抱死,EBD防侧滑,ESP车身稳定系统,BA刹车辅助系统,等等。被动安全包括他的高钢性的笼室车身,全方位八气囊,前防撞钢梁最高可承受2000兆帕的压力,和稳定的底盘调校,为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现在这款车还出了升级版博越PRO,在博越的基础上升级了外观,和内饰的最新设计风格,价格也不高,楼主有时间可以去当地4S店了解一下。
2.吉利远景X6
这款车是作为入门级紧凑型SUV吉利的代表,价位比较低7万多块钱起步,安全这方面也不错,像是他的ABS,EBD,ESP都是全系标配,包括胎温胎压监测,高配的带全方位气囊,和360度映像,作为入门级别的车也是不错的选择,下面给大家带来这三款车的照片,供大家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这里问的是安全,那么有关技术等等的话题就略过,只说安全相关。
一、德、日两系的造车理念德系车和日系车分别有不同的理念,德系由技术驱动,日系由市场需求驱动。也就是说:
概括起来,我认为德系车厂的技术研发理念可以概括为“技术驱动”——以工程师不断探索新技术来推动产品革新;而日本车厂的研发理念是“目标驱动”——以不断提升的产品指标来推进研发进步。
二、德系车和日系车在这个理念下的可靠程度,日系车要优于德系车。这里的可靠程度指的是一些小故障、小毛病。
简单说,就是德系车愿意为了新技术冒一些市场风险,因为新技术某程度上就是他们的竞争力所在;而日系车相对不那么敢于冒新技术风险,因为对他们而言保市场远比推新技术重要。
比如在对德、日都非常重要的北美市场,德系销量败于日系,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可靠性排名一直偏低(在美国汽车可靠性是一项透明信息,Consumer Reports、J.D.Power等机构常年跟踪和发布客观可信的汽车可靠性数据)。随着近年德系车更重视试验环节,我们看到近2、3年的J.D.Power北美可靠性调查排行榜上,虽然居高位的仍是日系,但德系的排名已经明显上升。
在我们国内,从我所接触到的用户口碑和案例来看,德系车的总体可靠性还是不及日系,不单是像大众TSI+DSG这种崭新技术,即便是新技术含量较低的普及化车型,小故障、小毛病的发生率也是德系高于日系。
三、缓冲吸能理论
这是存在并重要的,而且被德系车和日系车贯彻执行。反过来说,车软,或者碰撞后车身变形大,并不意味着安全性能差,关键在于能否将传递到车内人身的冲击力降低。
于是就要有合适的缓冲吸能结构件。
至此我们必须肯定缓冲吸能理论的作用,事实就是无论德系、日系还是什么系的车,全部都认可这一理论并且在贯彻执行。绝对不要一听说“缓冲吸能”就觉得这车会很“软”,在很多实际碰撞案例中,往往是车头、车尾损伤变形大的车,乘客受伤程度反而小,而变形小的车,乘客反而伤得更重。
然而,不当要有适合的缓冲吸能结构件,还要有优良的并足够刚性的车身架构。
实际上,缓冲吸能构造与整个车体的刚性构造并不矛盾,而是相结合的——吸能结构位于车体的前端和后端,相对“软”;而位于中央的乘员舱框架结构不会有吸能效果,还是会尽可能做得“硬”。这两个部分通常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分开制造,再组合到一起的,发挥不同的结构作用。最理想的整体车体构造应该是既有前后两端高效的撞击缓冲吸能区,又有一个足够刚强的乘员保护舱。速度不太高的碰撞,由吸能区去吸收和化解冲击力,尽可能让冲击力少传递到乘员身上;一旦碰撞速度太高,吸能区溃缩完了,冲击力依然没被吸收完,剩下的乘员舱也不会再试图去吸能,而是会“以硬抵硬”,保证乘员有尽可能多的生存空间,不被挤压致伤。
所以,贴吧人说的话可以丢垃圾堆了。
这就是当下汽车普遍的被动安全结构开发理念,无论是德系、日系、任何系,基本上都完全遵循这套理念。因此有两个误区可以消除:一是以为只有日本车吸能,德国车不吸能;二是以为有吸能设计的车只擅长应付低速碰撞,而无吸能设计的车高速碰撞起来更安全——那都是不符合物理定律的事。
四、安全性能
就NCAP测试的成绩来看,日系和德系总体上没有差异
上一篇:围棋有哪些招数可以逆袭全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