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骗取51人资料套现,广东省乐昌市一金融业务员获刑, 你怎么看?
贷款,被害人,被告人骗取51人资料套现,广东省乐昌市一金融业务员获刑, 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骗取51人资料套现,广东省乐昌市一金融业务员获刑, 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银行的风控措施失效,对操作风险控制不到位;
二是监管部门监管失效;
三是这名银行员工触碰红线和底线,丧失基本的职业道理;
四是老百姓对自己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缺乏。
从表象来看是一个偶然事件。实质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偏差的必然结果。
对个案要狠狠打击。
最重要的是要全社会要进行综合治理,纠正这种偏差,纠正这种社会治理、监管、风控和职业道德存在的失效失控偏差,才是根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判刑是必须的,但平台是不是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今天我不想讨论犯罪嫌疑人获刑的事,因为哪是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我想说的是,既然犯罪嫌疑人是平台的在职员工,是不是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
1、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有没有向受害人出示或提出平台提供的身份证明材料,让受害人更加容易相信犯罪嫌疑人。如果有,平台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犯罪嫌疑人冒用受害人的身份材料向平台借款,有一个环节我想不明白。本人也曾经在51人口平台上借过钱,每次借款都是打钱打到我的银行卡上,即是借款人本人的银行卡上。那么犯罪嫌疑人又是怎样把钱从受害人的银行卡上取出来?同时,每次申请审核通过和放款后都有短信发到借款人(也是本案的受害人手机上),受害人完全可以知道自己没有申请借款,却有借款短信通知,犯罪嫌疑人又是如果能够得逞,而且不是一个或几个受害人?是不是与平台操作有什么特别关照?
总之,我认为平台不能以一句监管不到位就完事,该承担的责任还是要承担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是某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员,2016年11月29日至2017年7月5日期间,李某以帮忙办理贷款完成工作任务并送手机、摩托车或现金等礼品,且不需要借款人偿还贷款为由,骗取被害人谭某、骆某、曾某等51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合照等个人资料在乐昌市的手机店、摩托车行、电脑店等商铺,以各被害人的名义在该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办理分期商品贷款或小额现金贷款业务。贷款到账后,李某从商铺套取现金,未帮被害人偿还全部贷款,造成51名被害人经济损失合计435606.58元。
乐昌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李某归案后能基本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当庭自愿认罪,依法可以从轻处罚。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000元;被告人诈骗犯罪所得435606.58元予以追缴,退赔给各被害人。
宣判后,李某服判,未提出上诉;公诉机关亦未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官说法:
随着电信网络的兴起,各种渠道和平台的帮忙“刷单”“冲业绩”即拿佣金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人为了所谓的“佣金”或“礼品”,签下数个“商品贷”或“现金贷”。“商品贷”是指客户在与某金融公司(如马上消费、捷信等)有合作的商铺,选购自己心仪的耐用消费品,计算出贷款金额,并准备好身份证、银行卡等相关证明文件在商铺办理审批手续,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单,签署还款计划,金融公司审核后放款给商铺,商铺给付商品给客户。这种贷款方式门槛低、范围广、流程简单,让很多犯罪分子有机可趁。本案被告人便是以要被害人帮其完成工作任务办理分期贷款,其给予礼品或佣金且不用被害人归还贷款为由,骗取被害人信任并提供个人资料办理分期商品贷款或现金贷款。贷款到账后,被告人从商铺套取现金,被害人除了拿到少数佣金或礼品外,贷款买的手机、电脑或是贷款的现金等都没拿到,还要偿还巨额贷款及高额的利息,否则会影响个人信用。
本案的发生客观上存在金融公司为赚取利息审核不严,商家为赚取手续费放纵不管的因素。但本案的51名被害人均已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提供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父母等人的电话或信息、银行卡的正反面照、手持身份证自拍照并上传到金融公司的借贷APP,在分期贷款或现金贷款协议上签名,这种民间借贷关系是成立的,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作为成年人,应该对上述行为产生的后果有一定的判断,应该预知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法律后果。该案提示我们,“没有免费的午餐”,如需贷款,尽可能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不要轻易相信非法小额贷款的中介机构或广告,防范不法中介利用客户的身份信息办卡冒领冒用,透支消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银行系统的漏洞太多。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太多次了。可是为啥经常发生呢,就是内部监管不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