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李鸿章“保船避战”迂腐?
北洋,日本,水师为什么说李鸿章“保船避战”迂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说李鸿章“保船避战”迂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主张“保船避战”,最终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当时很多人指责李鸿章此举迂腐,但是笔者却以为不然,李鸿章此举是有他的内在原因在其中的。
首先,保船避战是无奈之举。李鸿章纵横沙场多年,而后又积极和西洋人交往,对于海军事业的发展李鸿章是有着清晰的认识的。李鸿章深知,甲午战争时期的北洋水师已经不是当年最强盛时期的北洋水师了。它的舰队整体在老化退步,无论是航速还是战斗力都已经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了。姑且不论后勤保障和弹药补给,就是说士兵的整体素质也达不到基本要求,军营之中歪风邪气甚多,士兵的斗志自然成问题。所以说,正面硬打打不过,跑又跑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存实力,采用陆地海上配合防守的策略赢得时间。同时通过外交手段将世界的目光引向这场战争,让外部势力介入,才能够保证大清的失败不至于太难看。
第二,李鸿章心疼了。李鸿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手缔造了北洋水师的辉煌。可以说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一张王牌,同时也是他这个汉族大臣在满清朝廷中的最后一张护身符。看到强大的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的损失惨重,李鸿章自然有保存实力的心思。据近年来披露的一些明清大库档案中的蛛丝马迹可知,李鸿章确实将北洋水师视为自己的私产,每一艘军舰都有他的心血。所以说,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的策略,目的便是希望好运来临,能够让北洋水师苟延残喘,以等待日后东山再起。可惜侥幸心理往往无法成为现实。日本海军经过日本多年的整军经武,实力已经足以将北洋水师彻底消灭。加上清政府在错误的时间点选择和日本开战,已经失了先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倒向了日本,所以李鸿章的“保船避战”策略终究无法奏效。
第三,海军作战有它的特殊性,在世界历史上的多次重大海战中,许多的主力舰艇都曾负过伤,经修复后又重新上阵的。大型铁甲舰只要不被击沉,经过修复后是仍然有希望恢复战斗力的。而且,在当时的状态下,拼死一搏的下场其实不会比“保船避战”的下场好,只不过是会把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时间大幅度提前罢了。在现代海洋战争面前,武器与科技往往是第一位的。我们虽然有邓世昌这样的忠臣良将,但是精神终究无法战胜载体,扭转战局靠的终归是实力。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评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保船制敌也是李鸿章的无奈之举,在建立海军之初李鸿章的构想是组建一支有48艘军舰的强大舰队,并让这支舰队巡弋太平洋和印度洋,建设一支世界性的强大海军。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和他的设想太过于遥远,北洋海军成军后每多久朝廷就以修建颐和园为名中断了北洋海军经费的发放,并且挪用北洋海军原来的经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使得北洋海军的发展壮大陷入停滞。
当时北洋海军主要的作战对象就是日本,日本与1875年入侵台湾,而清朝当时没有强大的海军在这次和日本的交涉中吃了哑巴亏,此后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清政府先后投入大约1.3亿两白银购买军舰以及港口等配套措施,花了那么多钱建设一支军队可以看出清政府前期是真的用了心的,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巨大军费开支,甚至超过了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中法战争之后清朝度过了十几年的和平时期对海军发展的热情逐渐消退,又重新回到骄奢淫逸的奢靡生活上。
在清朝海军的发展陷入停滞的时候,日本为了建设海军强国实施“大陆政策”积极发展海军,日本天皇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把省下的钱用来资助海军购买军舰,国民更是踊跃捐款,全国对军队的发展建设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在这一时期日军针对定远舰和镇远舰先后建造了三景舰,这三艘军舰所装备的主炮口径达到了320毫米,超过定远舰和镇远舰的305毫米口径主炮,并且日军斥巨资购买了当时最为新式的装甲巡洋舰“吉野”号,这艘军舰在以后的海战中给北洋海军造成重大杀伤。
对于日本海军的快速发展李鸿章是心急火燎,他多次上书请朝廷拨款购买新式军舰但都被驳回,甚至连购买开花弹的钱都不给,炮弹严重不足是甲午海战的主要原因。战前日本的海军的总吨位以及先进的装备程度都超过北洋海军,对于和日本开战李鸿章没有必胜的把握,按他的想法是不要和日本海军发生正面决战,以定远舰和镇远舰强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装甲做猛虎在山之势威慑日本海军,这也是他“保船制敌”的无奈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其说是李鸿章迂腐,不如说是当时的清政府迂腐。
首先说一下李鸿章,李鸿章是清朝后期的重臣,他在当时的很多决策都有可能影响到大清国的命运,而历史似乎对这位晚清重臣也没有留下什么好的评价,尤其是他后来跟日本和西方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两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他几乎成了国家的千古罪人。
1894年7月期间,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愈发明显,中国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朝廷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李鸿章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到7月中旬中日谈判破裂以后,一直按兵不动的李鸿章才应光绪帝的要求,开始派兵增援朝鲜。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控制了朝鲜政府。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战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