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2019年,还应不应该投资房产?
深圳,房价,城市在2019年,还应不应该投资房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9年应不应该买房 : 个人意见如下,仅供参考
1、名下是否有房子,如果没有买一套自住是可以的。
2、有的房子的话,手上有闲钱可以入手一套公寓。以租养贷也不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要看投资哪里了,跟着国家政策规划走没错。
最近网络流行一句话,看中国历史去北京,看中国现在去上海,看中国未来去深圳。
充分说明深圳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有一个数据,2017年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78件,为全国平均水平(9.8件)的9.2倍,有效发明专利维持5年以上的比例达86.72%,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达20457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3.07%,连续1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
深圳可是一个面积只有北京八分之一的地级市。
深圳人口经结构 深圳有2000万人,这2000万人中可能有1000万是工厂上班人员,他们收入低,购买力很小。现在深圳正在产业升级,工厂逐渐搬离,腾出空间搞研发和金融服务业。工厂上班的人走了,来了搞研发的和搞金融的,这两个人群收入是非常高的,购买力自然也是最强的。同样是2000万人,购买力完全不一样。深圳不仅有购买力,而且在不断增强。
我们再看看深圳的供给;
1、 深圳没地了 深圳面积只有1996平方公里,北京是16410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广州7434平方公里,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面积最小的,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的四分之一。而这1996平方公里还有一半是山区和湖泊,可建设用地只有一半。比如上海基本没山,全是可建设用地。2017年深圳只供应一宗住宅用地,还是70年不售的。
可以看出深圳土地供应非常少,根据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深圳建设用地总规模需控制在1004平方公里以内但截至2017年全市现状建设用地已达996平方公里新增土地所剩无几,以后也没地可供了。这么少的用地还要建写字楼、研发中心、市政配套设施。 住宅用地占比更少。
2、 旧改 有人说还有旧改啊,旧改会增加供应。那我们来分析一下旧改,以深圳目前最大旧改白石洲为例。白石洲近60万㎡的土地上,共计2477栋农民房建筑,大概5万套出租屋,大约居住15万人。
旧改计划显示:
白石洲未来拥有住宅125万平方米(含保障性住房5万平方米),商务公寓112万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6.5万平方米。
我们来推算一下:
住宅市场以满足三口之家的户型为标准,保守设立套均面积为80㎡,白石洲未来最多能释放出1.6万套住宅,能容纳4.8万人左右。
再看公寓,我们以套均面积70㎡为标准,仍然以三口之家为主要家庭结构,白石洲大概能释放出1.6万套商务公寓,容纳4.8万人左右。
旧改后的房源套数减少了,由原来的5万套减少到3.2万,对应的居住人数也减少了,旧改后住宅和公寓可居住为数为9.6万,减少了5.4万。虽然新房供给增加了,但房源总供给减少了,供给减少将影响房租上涨。而且旧改要10年时间,等于这10年房源净减少5万套,而且旧改时间都很长,一个旧改没完成另一个旧改又开始了,这就造成深圳长期房源缺少状态。
3、深圳商品房总量 上面说了,深圳没地了,旧改增加的新房也有限。以后深圳将会形成以二手房为主的交易市场,就是像巴黎伦敦。现在深圳商品房总量多少呢?根据统计数据深圳到2018年7月,基本是拥有市面可以交易的商品房是211.57万套,其中可以交易的商品房是154.02万套,安居政策房是58.5万套。共212.52万套。
这2121.52万套按一家三口人计算,够637.56万人居住。深圳有2000万人,明显不够用。
有人会问,你说这么多,深圳就没有不涨或跌的可能吗,当然有,深圳不涨或者下跌是需要条件的,就是工资不在增长。什么情况下工资才不增长,国家停止增长,执政者会不会允许还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况下就停止增长,肯定不会,看看08年金融危机就知道了,印钞票也要把经济搞上来。
深圳供给减少,而需求巨大,所以房价没有不涨的理由
最近深圳不断收获国家级“政策大礼包”,向着“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迈进。
业内人士指出,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大背景下,交通流量、产业流量、人居流量聚合的“深惠同城生活圈”将成为未来湾区发展的一大看点,价值不容小觑。
交通流量
5条轨道交通互联 通达深圳多个核心区域
厦深高铁开通后,深圳坪山站到惠州南站仅需10分钟,每天有超过15趟车次;深圳北站到惠州南站,30分钟,每15~20分钟就发出一班车。随着深惠轨道交通的紧密相连,深圳、惠州由“双城记”转换成“同城化”的“半小时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
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是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据悉,除了在建的赣深高铁,深惠还在规划研究3条轨道连接——深惠城际、深圳至大亚湾城际、深汕高铁。加上已经通车运营的厦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预计至少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1小时内可从惠州到达深圳坪山、龙华、南山、福田等几大核心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显示,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将基本形成。有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该区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圈的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对接、协同和转移正在出现。
十年前,深圳前瞻性地提出深莞惠“3+2”经济圈,此后这一提法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面向深圳引进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在惠转化。
作为“绿色现代化山水城市”的惠州,在“深圳东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等多重政策利好下已成为承接深圳产业和人居外溢功能的首选之地。
惠州发展,未来可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