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饭桌上如何劝菜?
的人,主人,筷子饭桌上如何劝菜?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饭桌上如何劝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理解一下为什么要劝菜,老一辈人劝菜是因为那时候物资贫乏,一日三餐都是问题,别人到家里做客,主人家勒紧裤腰带都想整出两菜来以表好客,在饭桌上客人也不好意思大手大脚的吃惹洋相,也怕把主人家仅有的一点好菜给吃太多,所以主人一般会劝菜,叫客人多吃或者直接夹给客人碗里。
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完全改善了,吃已经不是啥问题,所以现在不应该劝菜,你想啊,客人吃的好好的,你一个劲的在边上说多吃点多吃点,那作为客人的你会不会觉得拘束呢,我觉得现在还是各吃各的好,没必要劝,在饭桌上大家聊点开心的或有趣的不是更高吗?至少这样的就餐氛围不会让客人拘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初阶:
大家吃好喝好!
大家喝好吃好!
进阶:
喝!不喝不给面子!
谁不喝谁是孙子!
高阶:
我还能喝半斤,你顶多还能喝二两……
终极:
墙走我不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之前很喜欢劝菜、更疯狂劝酒,但是现在慢慢更喜欢更宽松的吃饭环境了,聊天为主,吃饭随意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说起来,人好吃什么和喜欢什么味道,这种泄密性格的方式还有些隐蔽,但人的进食方式——吃相就不同了,它能一眼被人发现,自己也很难掩盖。
研究发现,那些来者不拒,从不挑食的人,个性随和,不拘小节,生命力旺盛,多才多艺,可以同时应付多种工作;那些吃完一种食物再吃另一种的人,极富心机,对每一件事都极为专注,不会忽略某人和某事的细枝末节;那些将食物分割成若干小块逐一食用的人,做事小心而谨慎,但有时难免流于保守和顽固;那些喜欢仔细咀嚼的人,办事态度周详、严谨,无把握的事绝不做,爱挑剔,对人有时过于冷酷;那些浅尝即止的人,个性保守,行为谨慎,墨守成规,稳健有余而闯劲不足。
其实吃相不仅能反映出个人性格,还能反映出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如东方人喜欢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美味佳肴放在一桌的中心,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这体现了东方人注重团结、讲究礼节、喜欢共享的总体性格。但西方人喜欢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这体现了西方人非常尊重个性的性格。
至于国家和民族性格,在吃相上也有体现。如果在饭桌上谈生意,那肯定不是英国人,因为英国人忌讳这个;如果说是美国人或者中国人在饭桌上谈生意,那倒是很有可能,因为美国人和中国人喜欢这样边吃边谈,还会谈得很起劲,成功率也比较高。
看来人要想不泄露自己的性格,还真的很难。夸张一点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不吃”。
(二)中国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就是吃饭。十个或十二个人共吃一盘菜,共喝一碗汤。酒席上讲究同时起筷子,同时把菜夹到嘴里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个节奏来。相传有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问一个中国人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二十四个人共吃一桌酒席的事,是真的吗?”那中国人说:“是真的。”那外国人说:“菜太远了,筷子怎么夹得着呢?”那中国人说:“我们有一种三尺来长的筷子。”那外国人说:“用那三尺来长的筷子,夹得着是不成问题了,可怎么把菜送到嘴里去呢?”那中国人说:“我们是互相帮忙,你夹给我吃、我夹给你吃的啊!”
中国人吃饭,除了表示合作的精神之外,还合于经济的原则。西洋每人一盘菜,吃剩下来就是暴殄天物;咱们中国十人一盘菜,你不爱吃的却正是我所喜欢的,互相调剂,各得其所。因此,中国人的酒席往往没有剩菜;即使有剩菜,它的总量也不像西餐剩菜那样多——假使中西酒席的菜本来相等的话。
有了这两个优点,中国人应该踌躇满志,觉得圣人制礼作乐,关于吃这一层总算是想得尽善尽美的了。然而咱们的先哲犹嫌未足,以为食而不让,则近于禽兽,于是提倡食中有让。起初是消极的让,就是让人先夹菜,让人多吃好东西;后来又加上积极的让,就是把好东西夹到别人的碟子里、饭碗里,甚至于嘴里。其实积极的让也是由消极的让生出来的:遇着一样好菜,我不吃或少吃,为的是让你多吃;同时,我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知道你一定也不肯多吃,为的是要让我。在这种相持的僵局之中,为了使我的让德战胜你的让德起见,我就非和你争不可!于是劝菜这件事也就成为“乡饮酒礼”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了。
劝菜的风俗处处皆有,但是在素来著名的礼让之乡如江浙一带尤为盛行。男人劝得马虎些,夹了菜放在你的碟子里就算了;妇女最为殷勤,非把菜送到你的饭碗里去不可。照例是主人劝客人,但是,主人劝开了头之后,凡自认为是主人的至亲好友,都可以代表主人来劝客。有时候,一块“好菜”被十双筷子传观,周游列国之后,却又物归原主!假使你是一位新姑爷,情形又不同了。你始终是众矢之的,全桌的人都把“好菜”堆到你的饭碗里,堆得满满的,使你鼻子碰着鲍鱼,眼睛碰着鸡丁,嘴唇上全糊着肉汁,简直吃不着一口白饭。我常常这样想,为什么不开始就设计这样一碗“什锦饭”,专为上宾贵客预备,反倒要大家临时大忙一阵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