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些优质东北大米为何在南方卖不动?
大米,都是,籼米一些优质东北大米为何在南方卖不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目前就在做大米生意。
东北大米不可否人确实是Q弹香气四溢。正宗的五常大米煮的米饭那叫一个香。
那为什么在南方卖不动呢,本人观点主要是以下两个:
1,东北大米Q弹,但是南方人吃惯了软糯的湖南米跟江苏米,大部分还是不习惯的。所以东北大米在南方基本是拿来煮粥的。
2,普通的东北米只有保留Q弹的口感却没有稻米的香气,要有Q弹带香气的目前在超市基本一斤得5元以上。买米的主力军目前还是家里的老人,5元的大米对于老一辈人是比较不好接受的。
这是东北大米在南方买得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好吧,类似五常大米等在南方名气也响,广告做了很多。但不可否认,最近似乎对东北好感度有点下降,以上海和周边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如下。
一,这几年,上海等地加强了本地地产新大米的品牌建设力度。9个涉农区纷纷基于科学绿色种植,推出了生态大米,品牌化+精品化。而江南地区历来是鱼米之乡,居民对吃比较讲究,新大米的口味糯而香,自然吸引力更大。地产新米比东北大米早上市,时间也有先机。
二,东北大米,包括五常在内,近年来宣传过度,似乎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东北大米,鱼龙混杂。南方居民品尝后,觉得口味不过如此,而网上开始不断曝光一些供应商和经销商经常将陈米抛光后混杂新米一起销售的行为,更增添了消费者的不信任感。
三,中国面积大,物流成本高,而好大米其实对保存温度很讲究,针对大米运输和储存,我国普遍还缺乏保温和低温概念(少量高端米有),东北运来的大米品质不符合消费者期待也是必然的。
总之,说太好的产品,一旦名不副实、鱼龙混杂,丧失信任度很容易。同时,乡村振兴使本来就是稻米产区的南方也纷纷加强粮食生产及稻米的生产技术,加之进口大米扩展了居民选择,东北大米优势自然有些削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在广西人的眼里,出了广西,往北的都是北方。北方意味着遥远,不了解。尤其东北,只存在于电视中,感觉是那么的触不可及。因此,东北的大米好吗?真的好吃吗?没那个功夫去想太多,反正来自湖南湖北的大米也多的是。
首先,观念上的东西最难改变。我们小时候家里种四五亩地,但是劳动力只有父母和我们姐弟俩,外加耕牛一只。每一季收成大概是五千斤左右,除去上交公家的,余粮足够我们一家几口人吃饭。因此一直没有买粮食的观念和动机。再者我们自家种出来的稻谷,用的肥料基本上有机肥居多,碾出来的大米煮粥都是香气四溢的,白米饭都能吃两碗。南方,如我们这种家庭不在少数。即使到了今天,仍然不少家庭会种上一亩几分地,吃上自己绿色环保的粮食。湖南湖北还算比较紧邻,在交通方便的今天,很多人都出过省,见识过鱼米之乡,因此感情上比较容易接受该产地的粮食。
第二就是成本问题了。遥远的东北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增加。大米是日常必须的消费品。不要说差距一块钱,哪怕就是一两毛钱,在算盘打得精准的居家妇女和老太太眼里,看似同等质量和口感的大米,价格决定了最终胜利者。毕竟每斤省两毛,一个月也能变出了酱油和盐的开销。
第三应该还是在营销上。东北黑土地,书上有提及,电视上有宣传,但咱们没亲眼见过,类似咱们这种土包子也很多。关于东北大米的营销我们看到的也少。不了解,不清楚,在众多选择之中,除了极少数有雪乡情结的异类分子,咱们还是不太想拿自己兜里的钱去试一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的水土再好,在被称之为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大家伙也许不是那么感冒。好比东北的烈酒,在咱们长年不知冷冻为何物的温暖之地,口感太烈,太呛。这与酒的品质无关,和气候和饮食习惯相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味觉记忆。一直吃南方的籼米,对于粳米口感不一定认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假的太多。利益的驱使,很多好的东西都难以保证品质。
以上的理由都是客观的东西,产品卖的好不好在于市场运营。只要推广好,质量好,在什么地方都不缺消费者。特别是人口十几亿的中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优质?真有好大米还怕没人买?
上一篇:每天给你五百块钱,但必须存十年才能花,你能忍住多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