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受骗的很多都是大学生?
大学生,社会,学生为什么现在受骗的很多都是大学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学生安全 防盗、防骗、防抢劫系列之一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
[典型案例3] 某校学生宿舍住有六个刚入学的学生,六个人在互作自我介绍之后将各自姓名、籍贯都张贴在门上,不想却引发一桩“同乡诈骗案”。一天中午,一个20来岁的人前来,直呼室内一个山东籍学生陈某的名字,自称是本校三年级同专业的学生,也是山东人氏,陈某以为异地遇见老乡,十分高兴,同室其他人也为之庆幸。略事寒喧,来人提出因住院需借一点钱,并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陈某一听慷慨应诺、随即掏出200元。该人激动地表示“真是人不亲土亲,如不嫌弃愿交个朋友”,说罢,立下借据。事后,陈某找遍校园,也找不到这个“老乡”。一年后那个主动上门认老乡的家伙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才知道是个专门诈骗的流窜分子。
(三)疏于防范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据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热情奔放,性格直率,经历的事情很少,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人被骗后方知后悔莫及。
(四)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难免求人相助。在校大学生涉世不深,有时为了办事而轻率交友行事,不分青红皂白,弄不好就要被骗。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一般为:急于求成,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没有门路;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一变为富翁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上当受骗的诱发心理因素。
[典型案例4] 某校应届毕业生董某,为了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又缺少门路,四处奔波。经过托人再托人,结识了一位自称与理想单位领导的儿子是好朋友的胡某。胡某声称只要交上800元介绍费,保证没有问题。董某写信向父母要来800元介绍费交给胡某。胡某钱一到手就再也没了踪影。
(四) 作为在校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喜欢交朋好友。诚然,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是,交朋友切不可一味跟着感觉走,交朋友既要热情诚恳,又要谨慎有余,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感情战胜理智。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我有权利发言
1、 大学,作为链接社会与学校的一个桥梁,大学是学生跨入社会前的一个缓和期,很多大学生不远走出校园历练,依旧过着高中三点一线的生活,离开校园,是真正的生活残废,所以当骗子来临,一副花言巧语的嘴脸,难免使他们沦陷。
2、 现代很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宠儿,家里给的生活费也比较多,这也是成为骗子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骗子抓住大学生的同情心,贪婪心得特点。也许很多桥段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但当真的出现在我们的当代大学生面前,往往他们措手不及,也许一个假装流离,没有钱吃饭住宿的少年或者少女开口向你借钱,一番诉苦哀求后,有多少个大学生会放下戒心;当有人给你说什么什么挣钱的时候,看着别人找来的托给你讲述他赚钱是多么多么容易,正赶上你手头拮据,又有多少人会沦陷,这种特别容易出现的是网络诈骗。
4、 现在的学校不断扩招,一个老师或辅导员所管理学生几百上千,他们又真的能认识所有同学吗,更别说时时来教你生存的技能,防骗的手段,即使一学期一年,讲那么一堂大课教导学生防骗知识,又有几个人能听进去?
5、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很多大学生被骗后,很多时候金额不是太大的,甚至有的金额较大的都只是默默自认倒霉,没有去报警,没有想过要用法律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导致许多骗子日益猖獗,出现流窜作案,在一个城市同一所大学行骗多次才换地方。
并不是只有大学生才会受骗,但是作为即将进入这个残酷社会的大学生,似乎大学就像一个试练场,久经社会风沙的人,遇到这群初出茅庐的小子,下起手来便是那么“得心应手”了。社会不断传出很多大学生的冷漠,无情,但又有谁想过,是什么在改变这群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在一个个骗局后,原本再一尘不染,也已是饱经创伤了,社会的风气如此,那么这群即将步入社会的人们,为了生存,如何还能保持本心!
上一篇:投资1万元能做什么生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