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样的人才不被焦虑打败,甚至借势而上?
焦虑,的人,自己的什么样的人才不被焦虑打败,甚至借势而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样的人才不被焦虑打败,甚至借势而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焦虑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又分为广泛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两种焦虑症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广泛性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而产生了担心、紧张、恐惧、手心出汗、忧虑、尿频尿急、坐立不安等症状。而急性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时间持续较短,有时会产生自杀或者濒死感,总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疾病,总是杞人忧天。但凡不被焦虑打败,甚至能够借势而上的人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不抱怨,活在当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焦虑的产生往往都是对未来没有希望,对当下具有严重的不满,整日怨天尤人。能够身处这个时代,乐观的人看到了世界的瞬息万变,看到了无数的机会;悲观的人看到了每一个人给他的压力,看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怎能有瞩目的成就。只有活在当下的人,不抱怨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
二、善调整,面对压力,走出焦虑的牢笼
“你有一颗玻璃心”,这是现代人经常用来形容那些感情脆弱,心理巨婴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得到了满足,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心理却越来越脆弱。那些不被焦虑打败的人,通常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善于调整心态,正视压力,打破樊笼。调整心态是一门技巧,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学习,多阅读,多旅行,多见识。一个人只有丰富了内心世界,才能冲破成长道路上的层层阻碍。
三、善沟通,理解他人,和谐人际关系中找到平静
一个能够打败焦虑,顺势而上的人,他一定是一个善于沟通,处理人际关系很好的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人们只有在沟通中,在别人的评价中才能得到自我的认同,才能清晰的认识自我。当一个人认识了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又善解人意的时候,得到了周围人的共同认可,难道他还会焦虑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有三个大脑,最低级的是爬行脑,又叫求存脑,会在紧张或危险时启动战斗或逃跑模式。所以跟别人争对错与爬行动物争地盘是一样的行为。
第二个大脑是哺乳动物脑,又叫情绪脑,掌管人的情感、动机和愿望。连接自己与他人,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孤岛,与他人能有情感联系。喜怒哀乐这些情感反应只有人和其他的哺乳动物才有。
第三个大脑才是人类独有的智慧,叫思考脑。主管高级智力活动、创造性思考、逻辑推理等。
这三个大脑是逐级联通的。焦虑就是紧张,感觉自己停留在危险之中,这是生存脑管的事。生存脑被启动了,自然就会抑制其他大脑工作,连喜怒哀乐的情绪都难得有,更不可能再有高级智力活动,怎么可能借势而上?
所以理智的人才可能迅速战胜焦虑,借势而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焦虑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成年人的焦虑、青少年的焦虑、老年人的焦虑、甚至是儿童的焦虑,都反映出社会各个年龄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有职业发展问题、失业问题、压力问题、养老问题、入学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反应了社会的忧患意识,同时暴露了其浮躁心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人有远虑,近忧也不会少!现代人为以后提前做了过多的准备,却忘了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才有了焦虑,才很难活在当下。
说不清哪种生活态度更好,也很难对每一个人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有的人把焦虑当作是前进的动力,有的人却把焦虑当作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道路,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如果问什么样的人能够应对焦虑?必定是把焦虑也就是压力当做前进动力的人,而且是跌倒了还能再爬起来的人。如果用正式点的语言就是:信念坚定,百折不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小放养之人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砺所以内心强大,强大内心也是锻炼出来的,不是谁生来就是钢铁侠,尤其独生子女从小都是父母倍般呵护中成长,所以没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内心脆弱可以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无远忧,必有近虑。最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
3月份公司定岗考试完成后,自己又进入新工作等待期的状态,回家之后心里空空如也,大概心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道心里的迷茫什么时候可以散去。
最近读到《北野武的小酒馆》,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是无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活着,害怕的是沉闷又无聊的生活。 我并没有想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人,或者说具体想过怎样的生活。正因为没有什么任何具体的理想,反而更加恐惧了,难道我的一生要在连做什么好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随波逐流,浑浑噩噩的度过吗?
上一篇:英雄联盟里ADC没有移位技能的和控制的英雄(老鼠和大嘴)怎么生存,求高手指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