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丞相,宰相,相国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五、清朝始仿明制,设置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皆为最高品级一品官员,以殿阁大学士行使丞相职权,多达6人,有效避免集权。
但自雍正皇帝因西北战事需要,设立军机房,后改军机处,军机处初为专项办理军务事宜。
后来,逐渐军事、国家政务大事皆经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大臣皆有原职,多为皇帝亲近重臣,能力卓著的六部尚书、侍郎充任。
军机大臣,初多由满臣担任,后来逐渐的亲信汉臣也可以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多由亲王担任,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军机处不同其他衙门在皇宫外办公,而是于皇宫内设办公室,紧靠皇宫内廷墙外,皇宫外廷办公,紧贴中国古代朝廷的最高权力中心一一皇帝周边,大、小军机大臣,轮班昼夜值守,俨然宰相是也!
而殿阁大学士则由行使丞相职权的实职宰相,变成尊崇位高的虚职,成为皇帝授予文武勋臣的荣誉性加衔职务。
晚清重臣左宗棠,战功卓著,出将入相,因功封侯,数任封疆大吏,以汉人曾担任军机大臣职务,荣誉加衔东阁大学士,可谓双料宰相!
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宰相】我国封建社会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其职务是辅佐帝王总揽国政,统率群僚,但历代所用正式官名有变化。如秦、西汉时以相国或丞相为名。东汉时名义上司徒当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国政,而实际上则权归尚书,尚书令无所不统,实为宰相。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管机要,和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等实为宰相之任。隋、唐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为宰相,中叶后,凡为宰相者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等职衔。宋代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官称,和他的副职参知政事合称宰执。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孝宗时又改左、右仆射为丞相。元代以中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丞相,皇帝亲揽政务。此后,明、清时的内阁大学士及清代的军机大臣都是宰相之任。
【丞相】官名。战国时期,秦悼武王二年始设左右丞相。至秦朝,中央官吏以丞相、国尉、御史大夫为最高,时为三公。丞相作为正式官名,是从秦国开始而在秦朝确立的。丞相制度的确立,完成了战国以来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祿制,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君权得到加强。西汉初,改丞相为相国,不久,恢复旧名,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元寿二年(前1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废时置,有时叫大丞相或相国,大多由权臣担任。唐废丞相,而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为宰相;又因为这些官的品位高,轻易不授人,而以其他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义任宰相之职。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及行中书省均置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洪武时废。长期以来,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称,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宰相和丞相虽然全是官职但是一字之差区别很大。
丞相是一个官职具体称谓,可以说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时期开始,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仍然设立丞相职位。丞相属于除了皇帝之外能行驶最高权利的人,可以说丞相是皇帝最倚重和信任的人。汉朝可以说延续了秦的制度,但是由于政务繁多,一个丞相很难处理太多政事,分身乏术,后来又改设了司徒、司空?、司马。到了东汉末期曹操又被封为丞相,丞相的官职复立,当然了曹操为了巩固自己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利。后来丞相又分为左右丞相,不管怎么变只是换汤不换药,往往就是除了皇帝之外最有权利的一个或许两个人。直到明朝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才废除丞相这个职位。
而宰相这个职位比较笼统,他并不是指定的特定职位,往往是除了皇帝之外某个行政最高长官的统称。比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其中三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都可以被成为宰相。可以说宰相是种官位称呼,可以是几个人,或者是一个群体。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拥有绝对实权的行政官职。宰相只是一种统称,并不是指的特定某个人和职位,可以是多个人和职位,在权利上和丞相比差很多。简单的说丞相肯定能是宰相,但宰相未必是丞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来作答。
相与丞相所以?相与丞相有啥别?相与丞相所以,实多不明之事。
01.先言宰相,在中国历史上,真者,以宰相为官者不多,在我能中惟辽盖有以宰相之官职名。然,宰相则在中国历史上普也。则相为何?宰相实政治。帝为元首,此皆明甚。而帝不能径上台,其一人纵三牓六臂亦管不来,遂有了宰相以为政首助皇帝治天下。然,于异之历史时,宰相之称异之。
则我自秦始皇立制度之言起矣。秦之宰相名为丞相,丞相可以有多人,如左丞相、右丞。至于汉兴,宰相亦以丞相为名。萧、曹等,盖以殊效,其又为相。汉之丞相亦可多人出,如周勃、陈则尝同位。而其在二人后,汉朝的丞相率皆是一人为。至于西汉末,汉哀帝以丞相孔光之名改为大司徒。后至汉末,则无复丞相也。而非谓自后汉则无相。汉王立后,以三公为宰相,三公者,:太尉、司徒、司空。太尉为百官之首。
上一篇:民间投资和非法集资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