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朋友好动,该如何让他安静下来?
孩子,好动,安静小朋友好动,该如何让他安静下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好奇,所以好动。要满足好奇,就要探索这个世界。
0-2岁,孩子主要是靠眼睛、嘴巴、手、脚探索世界,所以,喜欢把任何拿到的东西, 放在嘴巴啃一啃;喜欢什么东西都碰一碰,摸一摸,尤其喜欢玩水;不爱穿鞋,喜欢光脚走路,喜欢爬斜坡,而且是不断的上下一致爬······
2-3岁,孩子开始探索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又称为执拗期、孩子第一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表现得不可理喻,总是跟你对着干,爱穿你的鞋子,爱倒腾你的口红,爱撕纸······这个阶段左右的孩子是最好动的。
3-6岁,孩子开始探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常见的表现是喜欢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喜欢故意作弄别人,有些还喜欢撒谎······如果上一阶段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好动”去满足他的好奇心,好动就会延续到这个阶段,甚至更久。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知道,孩子好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某些方面来讲,甚至越好动的孩子,越有利于大脑神经元的链接发育,所以会越聪明。
所以,别再用“吼、骂、威胁、打”来让孩子停止他的好动了,这是在阻止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发育,你要当这样的刽子手吗?!
但是,孩子的好动,很多时候会影响我们成人的正常生活,总不能放任不管吧。当然,所以,接下来,就分享2个有效的方法,即不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又不让孩子打扰到我们。
1、带他出去玩,满足他的好奇心
经常晚上一回到家,媳妇就跟我哭诉,儿子在家闹了一天了,怎么都不肯,一会儿又是翻箱倒柜的,一会又乱扔东西,每一刻停歇的,烦死了。
“来,老公抱抱,妈妈太辛苦了。”我先是会抱抱媳妇,安抚了下她烦躁的心情,然后接着笑笑的说:“你是不是又一天没出门了?”媳妇尴尬的会心一笑,似乎在说:“都被你知道 了。”
接着我就抱起我那调皮捣蛋的快2岁的乐乐小朋友,跟他说:“爸爸带你出去玩好不好?”看着笑成了一朵花的小表情,忙碌一天疲惫的身体,瞬间就又元气满满。接着让他自己找帽子找鞋子,然后出去溜达了一圈,回来的路上,就趴在我肩膀上睡着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因为宇宙赋予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好尽快去了解这个世界,所以好动,是很正常的。所以想让他安静,最好的办法就带他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外面有很多他用眼睛就能满足好奇心的新奇事物,他就没空用手去闹腾了。
这招对3岁前的宝宝特别管用。三岁后的宝宝,可以挖掘宝宝的兴趣爱好,看他对什么特别感兴趣,投入特别多的时间,就重点去培养,让他专注于他感兴趣的东西,也就不会用好动来烦你了。
好动,是因为孩子的精力得不到释放。你满足了他的兴趣爱好,孩子自然不会再用好动烦你了。但这说的容易,做的难。需要家长们日常多用心观察,多耐心尝试,去发掘孩子的兴趣点。付出才会有回报。
2、让孩子帮忙,满足孩子的自我价值
有个周末,有亲戚要来家里做客,我和媳妇要准备丰盛的晚餐。下午两三点好不容易哄他睡觉了,我们赶紧去忙活。可才到4点,这个小恶魔就哭闹着醒了。平常午觉都要睡两三个小时,今天明显没睡够,所以有很大的起床气,哭闹得很厉害,媳妇抱着哄了很久,才破涕为笑。
眼看着客人快来了,赶紧又去厨房忙活,把他放在客厅玩玩具。可这个小恶魔非要跑到厨房,粘着我们,还要爬到洗碗池上玩水,玩厨具。就在我老婆快奔溃准备怒斥这个小兔崽子的时候,我灵机一动,跟这个小调皮说:“乐乐小朋友,你帮爸爸把这些垃圾扔到卫生间的垃圾桶里好吗?”
这小调皮开心极了,伸手就要我抱他下来,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去扔垃圾了。我一次只给一点,让他忙活了良久,我和媳妇终于有地儿准备晚餐了。媳妇偷偷的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哈哈哈。扔完垃圾,我又让他帮忙把玩具都收拾到一角,又让他忙活了好一会儿,一会儿亲戚来了,就让小表哥小表姐们带着他玩了。
后来,我们就经常用这招了——让孩子帮忙。
有过这样经历的宝妈宝爸们都知道,你叫他不要烦你,自己去玩,他是听不进去的,也不会听话进去的。因为孩子觉得,我就是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而当你让他帮忙时,孩子感觉是和你们在一起的, 并且这样让他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仅是成人,婴幼儿同样也在追求。所以,孩子就很愿意听你的来帮忙了。而你让帮忙的事情,简单些让他力所能及,但繁琐些,让他要多花时间才能完成,这样就能少捣蛋烦你了。
这两个方法,你试过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前电子产品五花八门,网络世界奇妙无穷。让孩子目不暇接,其乐融融!整天陶醉在游戏世界里,很难静下心来,休息一下,或者完成某一事情!那么,怎么才能让小孩静一会儿呢?甚至说是最好的办法。这个问题的确不好问答。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况且现在有千万上亿的孩子。又都是一个个性情各异的个体。百人百性百脾气,千奇百怪各不同,很难找出一个适应所有孩子的万能方法。包治百病,屡次不爽!但只要肯下功夫,办法总比困难多。一般的孩子,只有在被某种情景所陶醉时,才会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关注其感兴趣的事物。家长或老师,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集中点,悉心发现其特有的兴趣和特长,抓住其规律性的闪光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施教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各取所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凡孩子只有做他想做的事时,才会静心凝神,心无旁骛地去完成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们不防放下当主角的架子,主动让贤,让孩子当导演,当主角,我们退居二线,给孩子当助理,当配角。凡事不要都自己设计方案让孩子照本宣科去完成。而是鼓励孩子凡事都自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创自编一套符合自己想法的设计方案,然后拿出来与我们分享,我们可以按孩子的方案去配合完成。若有不完善的地方,可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去修改完成。他们既有事干,又能提高独创能力,还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孩子爱做游戏,你就鼓励她他,按照他想玩的类型,设计规则,角色分配,具体操作过程。拿出一套方案与家人或同伴配合表演。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再让她他继续创作下一个作品。每完成一个目标后,就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奖励。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若孩子喜欢读书,可让他自选其感兴趣的读物,只要不是有害的书,就不要干涉,并陪孩子一块读,分享各自的感受。若小孩爱跳舞,可让她在学别人的基础上,自创自编舞蹈,以家庭演唱会的方式,鼓励其表演。并用正式舞台形式予以激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教无定法,法无定论,无论何法,有效方为得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长此以往,大人多费点精力,孩子也吃点苦。说不定会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您说呢?
上一篇:《废都》中的唐宛儿漂亮性感,她的追求为何以失败告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