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
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些日子,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刷爆了全网络,人们惊讶他这种野兽般行为的同时,也一直在好奇和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高学历,从小品学兼优的同学会残忍的杀害自己的母亲。很多人都不理解,到底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何他会残忍的伤害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的母亲。
据知情人士分析:导火索是母亲不同意他和一名风月女子交往,但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吴谢宇是因为父亲死后母亲对他的态度发生改变,母亲也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在这样的压力和束缚下,他是肯定是十分遵循母亲的意愿,一刻也不敢违背母亲的意志。在这种长时间的压制中,他已经形成了对母亲的恨,想要反抗母亲对他的管束和压制。从他杀害自己的母亲时的残忍和之后的镇定自若,可以大概推算出来,杀害他的母亲让他得到了一种心灵的解脱。(资料来源于腾讯网教育帮帮乐2019-08-14 22:08:44)
再让我们盘点一下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弑母案:
2019.3.18
上午,杨某被发现死于家中,其13岁的儿子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已被抓获。经查,16日晚,邵某因不服杨某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致杨某身亡。
2018.12
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发生了一起让人毛骨悚人的大案件,村里12岁的男孩吴某康,亲手杀死了他34岁的亲生母亲陈欣(化名)。此案件使得当地的村民们心有余悸的议论纷纷,同样引起了当地全国人名的公愤。
所有这些事件让我们觉得毛骨悚然但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么爱孩子的母亲,却会被自己亲生所爱的孩子杀掉?
仔细分析这些案件之后,发现它们都有共同或相似的地方:1、孩子的法律意识淡薄2、父母管控过严3、亲子关系问题多,压力 、矛盾的逐步累积、扩大与爆发4、孩子的学习压力较大5、父母分居或家庭暴力专制6、孩子曾是“好学生”,但性格孤僻。
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父母仅有一厢情愿的爱,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如何做智慧的家长,正确地爱孩子?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真正地爱我们呢?
一、明确爱的前提和边界,给孩子从小确立规则
婴儿期母亲无条件的完全包容的爱,不能延续孩子的一生。在孩子幼儿和小学阶段,就要给孩子确立做人做事的规则了。
比如:遵守法律;尊重生命;尊重别人,不能嘲笑挖苦讽刺别人;打人是不对的,不能大人;不能偷抢别人的东西等等。
这些做人做事的原则性问题,家长不仅自身要态这些做人做事的原则性问题,家长不仅自身要态度明确,旗帜鲜明,对待要求孩子也是。小孩子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因此,家长给孩子从小就要立规矩,摆事实讲道理明确后果,孩子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长大才不会在这些原则性问题上意识模糊,以身试法。
二、准确正确地定位亲子关系:原则前提下的民主平等。既不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更不能暴力专制;又不能低三下四,唯孩子是从
除了原则性问题外,家长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就必须准确正确地定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了。
家长要明确: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再小,也有自身的情感。再稍大一点,就慢慢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请记住:孩子绝不是大人的附属物!
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管控儿童,作为家长感觉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对孩子上颐指气使,甚至是暴力专制,从而让孩子心中积累不满和怨气,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深切的恨。也不要对孩子过分宠溺,唯孩子是从,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听孩子的,甚至对孩子低三下四,把孩子的位置抬得过高。这样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根本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长大一点,家长根本就管不住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坏事甚至危害社会。“慈母多败儿”,溺爱也会害了孩子。
正确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原则前提下的民主平等。与孩子一起遵守原则和规矩。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话语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支持孩子的正确决定,与孩子平等友好相处。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彼此态度真诚坦诚、推心置腹,经常一起交流各自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相互鼓励支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善良友爱、民主平等、温馨自由的。这就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即使是单亲家庭,也可以营造善良友爱、民主平等、温馨自由的家庭氛围。
相互沟通交流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善意友好的,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其次要讲究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改掉强硬、武断的说话方式(譬如你怎么那么磨蹭、你脑子进水啦、你怎么那么不听话等等“你句式”),变为理智的、实事求是的、诚意十足的“我句式”(我看到你写这项作业已经花了一个小时了,我都有点儿着急了;儿子,我们已经约好的玩电脑到十点,时间已经到了等等)。
经常一起交流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可以和孩子说说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与问题,让孩子谈谈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进步及时地表扬,出现问题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参与到彼此的生活中,才能更鲜明地感觉彼此是生命中密切相连的一部分。
四、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支持、引导
尊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不说侮辱孩子人格的话,不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标签。比如:不要说孩子是猪脑子、胆小鬼、蠢货、小气鬼、自私鬼、你怎么不去死等等之类的带有侮辱性的消极话语,对孩子的内心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尊重孩子的正当权利。比如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有自由表达想法的话语权等等;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心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长空间,如果一味压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比如,孩子喜欢看的科幻漫画书,被你一气之下给撕了,孩子在心里肯定会恨你,从而逆反。
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一味地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和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听话当乖孩子。比如,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顶嘴了,家长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把孩子批一顿,有的孩子小,甚至还动手打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先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确实也有老师的不对,教会孩子怎样处理问题。比如,可以下课之后与老师私下沟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和家长说了之后,家长与老师进行理智有效的沟通等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