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会有中元节?
中元节,中元,佛教为什么会有中元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会有中元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
中元节,早在东汉时期就己盛行,讲究孝文化的中国人,在七月这个小秋时节,作物成熟,自然要让祖先尝新。华夏大地广袤,各地对中元节的祭祀方式多样不一、祭祀意识也是普遍化的;也使得中国鬼文化,蒙着浓重的家庭宗法特色。比如:老北京吃七色菜;河南一带挂纸于门口;河北祭祖打扫墓地,持麻谷至田梗称“荐新”,蒸面羊赠送小辈。等等!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中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谷巢儿,亦系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这也就是尚可网题中,有另一个提问:为什么中元节,有的地方在十四日祭祖之因!
中元节,融合儒释道三家精神,是中国人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除夕,清明,中元,重阳合称四大祭祖节。清明,中元,重阳,分别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称之三元节。这三个节日,与道教的关联是:道教文化里有,赐福天官(对应清明),赦罪地官(对应中元),解厄水官(对应重阳),此三官亦称三元。地官每逢七月十五日,便来到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所以中元也称消灾节,这一天,地狱之门打开,放出鬼魂,人们梵绕东西,摆好酒肉,以慰在人间斿走的孤魂野鬼,并祈求自己一年顺利!
在佛教中,中元节被称为“盂兰节”。传说中的“目连救母”:佛祖坐下的弟子目连,在修行中依然想念已故母亲,于是开天眼去看母亲,发现母亲在地府中,成了吃不到东西的饿鬼。目连不忍,偷送饭菜给母亲,但因为母亲生前作恶太多,饭到嘴边即变成了火焰;于是目连向佛祖求救,佛祖便集合众僧诵经超度。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中元节这天人们都会梵香烧衣(纸做),祭拜游荡的孤魂野鬼!
中元节祭祖,是体现孝心,寄托哀思,追掉亲人;感念先人恩泽,重拾祖先荣耀,传承家风,不堕家声。比如中元节放河灯,是告慰死者,照亮亡者之路,祈愿早入轮回!
荀子言中元节: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鬼,以文则吉,以鬼则凶。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即是让恶者有一种敬畏!
中元节,传承的是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2010年5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申报中元节(潮人称香兰盛会),被文化部入选为,民俗项目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恰好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叫鬼节。中元节的由来,据说天官的生日在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主题是为人间赐福,而地官的生日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俗称鬼节),主题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的生日是农历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主题是为人间解厄。
同样是祭祀,中元节与清明节又有所不同,清明节是去墓地,按辈份一个一个去祭扫,而中元节是在家里,在祖宗牌位前祭奠,磕头烧纸摆供品。
"中元"之名起源于北魏,中元节俗称鬼节或孟兰盆节。根据五杂俎记载:道经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而佛教也在这一天,举办隆重的起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或"孟兰盆节“,孟兰盆的意思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免于终生倒悬之苦,便要在这天举行诵经仪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节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即鬼节)和佛教的孟兰盆节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传说很多。最主要是地宫阎罗王在每一年农历七月一日会打地域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而月末的最后一天又会重新关上鬼门关,这批孤魂野鬼又必须返回阳间,因而七月又称鬼月,而七月十五这一天就称为上元节,又称鬼节或施孤,佛教中称为孟兰盆节。
每年的"上元节"即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而"中元节"俗称“鬼节",也会张灯结彩,只是跟上元节有所不同,因为人为阳,鬼为阴,地为阳,水为阴,而水下神秘昏暗,不禁让人联想到冥界地宫,所以上元张灯结彩在陆地,而中元张灯结彩在水中,就成为理所当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据说卓文君给司马相如的《怨郎诗》里有这么一句,七月半是什么节?尝新节、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又是什么鬼?它们有没有什么关系?答案是有,而且还发生了......
一、尝新祭祀活动、尝新节
假设史料记载为实,那么目前能找到的最早记录它们的关系的有这么一段:《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翻译成人话,就是说阴历七月,新粮食下来了,天子进行尝新祭祀活动。注意这里并没有说明是七月十五,到底是哪一天,想来那时尚未固定。(现如今,尝新活动在我国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日本还是保留节日,称为“尝新节”、“新尝祭”等。笔者老家陕西的周至、户县(现在叫鄠邑区)一带每年阴历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亦有类似活动,在此期间,每村每户在每年阴历同一天宴请亲朋好友,我们叫待客或过会。)
后来,这一天可能逐渐固定为阴历七月十五,可能是因为便于记住吧。
二、盂兰盆节
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扩大影响,必然要借助一些民间风俗。而传统的七月十五就在佛教的“借助”中产生了一些变化。写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 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这应该是关于盂兰盆节比较早的记载了。
上一篇:说一个人沧桑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