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如何在独处时保持一种高度的自觉,古人的“慎独”值得学习吗?
慎独,自己的,维度人如何在独处时保持一种高度的自觉,古人的“慎独”值得学习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是说要成就天下的大功绩,眼界一定要大,眼界大见识就会有别于常人。
这里的识别当成整个循环中纠正的环节,为了多维度看待事情,所以要求慎独就必须要有大的眼界。
【行动】:知之愈明,则行乏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宋)朱熹
说道理懂得越明白,那么行动就越坚定;行动越坚定,那么道理就会懂得越明白
行动就是不断在识别中实践,让实践说服自己记住这些事情,从而达到独处时候能够马上记忆起来相关事件,得以规划应用到督促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何坚持在独处中的高度自觉的总结】:把“慎独”的境界当成修养境界,不仅仅要理解慎独带给我们的意义,更重要不断学习过程中,突破苦难,更替我们对外界和对自我的认知,从而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就如我们锻炼身体要求我们四肢的协调一样,每个肢体接收大脑指令之后都要按照各自的状态完成指令,再返回给大脑,大脑通过对比正确的动作予以认可。
【本文总结】通过慎独达成自我思想和外界思想的共赢
通过了解为什么需要在独处中保持自觉,让我们理解了慎独的意义,掌握这块道德的试金石,从而使得自己在这个社会竞争中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不再抱怨,积极向上,解决一些棘手问题上更容易找到利人利己的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慎独”是非常必要的。
人是一个群体动物
过久的脱离了群体,你就只是个动物了。
人的所有礼仪,道德,美好的情感,无不是基于社会道德的约束和教化,没有了社会的监督,真的,老皇敢说没有几个人敢能坚守本心不做坏事。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女人自愿签署文件,允许别人对自己胡作非为一小时,她静坐在大街上,一开始人们只是看着,后来有胆大的上去在她身上刻字,甚至剪他的头发,到最后越来绝没有规矩,甚至一个男人举起了手枪对着她的脑袋,这时候有人终于看不下去了,严厉制止了伤害者。
人心里的猛兽如果不加约束,最后人会变得面目全非,形同野兽,但最有力的约束从来不是心底的道德,而是他人和社会的监督。你说我们要不要慎独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不可取,独处有利于自省反思,每天如果都生活在吵杂浮华的环境中,而不自省反思,只会让自己慢慢沉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慎独”,出自 《礼记·中庸》,字意为谨慎独处时的行为,通俗来说就是人前人后都一个样,也可以说是修身的一种理想境界。
我们不妨把“慎独”二字拆开,分别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慎
谨慎,慎重。阐述的是古人对于为人处事最基本的红线。古人对于规矩是非常讲究的,常以守礼、守规来砥砺标榜,来作为修身养德的行为准则。慎,是一种古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严谨态度。封建社会对于人的各种品行评判的标准要求繁杂,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受礼教舆论的苛责批判。所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逾矩,不放纵成为古人特别是文人贤士的普遍心态。
2、独
独处、细微处。古人崇尚君子品行,并时时刻刻对接君子言行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言行合一。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需严于律己,操行自守,不自欺欺人。哪怕是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瞩目的场合,也要谨言慎行,保持谦谦君子的操行。
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学士对于“慎独”思想倍加推崇,且受其影响颇深。曾国藩在他的『日课四条』里,就把“慎独”放在了第一位,而其他主敬、求仁,习劳都排在其后,足可见他的重视程度。
个人认为,“慎独”思想不仅是古代,其实放到现代思想品德体系来看,也是有积极的自我修养提升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慎独”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人在顺境,“慎独”会让人时刻自省,总结得失,更好的发展;人在逆境,“慎独”能总结失败教训,激励自己东山再起!!
我个人认为,人在独处时“慎独”更多的体现在一种自律的养成,客观真实的总结做事成败的各种因果关系,给自己“照镜子”,通过不断的修行,让自己更完善,提高做事成功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认为:头上三尺有神明。
上一篇:柠檬干可以去角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